沉下身驻村 做群众的“贴心人”——记土左旗敕勒川镇南寿阳营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孟根白乙拉
内蒙古新闻网  20-11-25 18:18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冬日里,敕勒川镇南寿阳营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孟根白乙拉和敕勒川镇派出所所长云书恒一起走进了村民刘平兰家,告知她办理身份证所需要提交的材料。

  “本人写一个申请,写明原户籍地址,到村委会盖章……”刘平兰一边听一边点头。刘平兰从四川老家远嫁到这里已经30多年了,一直没有身份证,村里像刘平兰一样没有身份证的人有三位。

  “有了身份证就能办医保、养老保险,还可以出门旅游,坐火车、坐飞机。”刘平兰高兴地说,“这可得感谢孟根书记啊。”

  刘兰平说的孟根书记,原是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学的一名老师,今年3月,被选派到南寿阳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他驻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的走访,了解村里的情况。在入户的时候,孟根发现包括刘平兰在内的三位村民没有身份证,如何能给她们补办身份证?孟根上了心。他到敕勒川镇派出所反映了这个情况,派出所经过向上级部门申请、开会研究之后,决定为没有身份证的村民补办身份证。

  在南寿阳营村,提起高孟根白乙拉这个第一书记,村民们都说,孟根书记总能把我们的困难放在心上。

  对于高孟根白乙拉来说,驻村工作就像是闯关,难关一个一个闯过,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人心也一点一点聚拢。

  高孟根白乙拉这个憨厚的蒙古族汉子,把一颗心分了好几瓣,一会儿想着范大娘家的户厕改造,一会儿又惦记着老党员张花眼建猪场的困难。

  离村一里半,张花眼的新猪场已经基本完工。这些年,张花眼在自家院子里养了近百头猪。虽然说猪长得不错,但院子里场地小、卫生差,张花眼早就有建养猪场规模化养猪的想法,可是场地、手续各类问题让他打了退堂鼓。

  孟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给张花眼拍了胸脯子:“有好想法咱们就干,我来帮你建这个养猪场,但是有一条,养猪场建起来了,你得带带咱们村里的贫困户,用人要先用他们。”

  从养猪场出来之后,高孟根白乙拉急匆匆走向村里最南头的一个院子,这是范枝枝的家,也是孟根在村里来的最多的一家。

  范枝枝一看见孟根脸上就带了笑,孟根连忙扶着范枝枝往家里走,一边走一边询问最近的情况。

  “大叔在医院里病情稳定了吧?过两天就出院了吧?”

  范枝枝笑着回答了孟根的问题,回过头对记者说:“小高来了之后对我们可照顾了,我老伴儿有慢病,每年总得住院,现在能报销90%,小高还经常去医院看望。”

  平日里,范枝枝会在院子里养点鸡鸭,孟根看范枝枝的身体还硬朗,为她要来了28只非洲雁。“我们没花什么钱,每天也就是费点辛苦,也能增加收入。”范枝枝说。

  孟根提出的这个“条件”让张花眼深受感动,一口答应下来。为张花眼的养猪场解决了场地再解决水电,购买了材料再办理养猪行业许可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养猪场及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建成后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可达300头以上。

  张花眼说:“要不是孟根书记这么尽心尽力帮我,我自己真不敢折腾。”

  高孟根白乙拉憨笑着说他可不光是帮张花眼的忙,他是想帮南寿阳营村建起一个能带动困难群众一起发展的产业,“这个产业发展起来以后,能带动我们的贫困户,张花眼同志已经答应,养猪场投入使用以后,让贫困户去他的养猪场工作,还可以给高于其他村民的工资,这样贫困户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孟根看着快要完工的养猪场,满是欣慰地说。

  驻村之前,听有人说驻村工作难做,真正当了第一书记之后,高孟根白乙拉这个蒙古族汉子憨厚地笑着说:“我倒是没有感觉到有那么困难,工作开展起来还是挺顺利,作为党员干部把身子沉下去,真正想想群众需要的是什么,用真诚的态度跟他们去沟通,那工作做起来就容易多了。”(记者 云静 通讯员 申秋艳)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