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干部的帮扶指导下,贫困户靠种植黄芪等产业顺利脱贫。
村民在“新村规民约”“道德积分银行”兑换物品
一贫困户靠政府支持顺利脱贫
固阳县为自主脱贫典型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固阳县,内蒙古北部边陲的一座历史古城。秦长城的雄宏伟岸、怀朔古镇的沧海桑田,为这片美丽的家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因种种缘由,也残留着贫困的顽疾。党的十八大以来,固阳县委、县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和速度,攻城拔寨,破解了“路在何方”的脱贫难题,奏响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脱贫攻坚主旋律。
头脑风暴,刮向贫困村
“四分丘陵五分山,还有一分是滩川”。艰苦的立地条件和薄弱的产业基础,成为固阳县脱贫摘帽必须逾越的一条鸿沟。时间拉回到2014年,此时,全县仍有贫困村25个,贫困人口4122户9500人,贫困发生率5.5%。从根本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面临诸多困难。
在脱贫攻坚的嘹亮号角声中,固阳县经历了一场深入灵魂的思想洗礼,召开县委常委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理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专题会……全县上下对标对表,梳理问题,研究对策,一场场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头脑风暴迅速刮起。
“持续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洗礼,让脱贫攻坚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对于银号镇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只有借势用心,我们才能实现脱贫摘帽,乡村振兴。”银号镇党委书记刘迎旭这样认为。
除去思想的洗礼,还有制度的建立。固阳脱贫攻坚工作按照长效化、规范化、简约化要求,坚持半年考核,定期通报;扎实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全过程公开透明,得到群众充分认可。
帮扶体系,层层来搭牢
固阳县全县上下迅速动员,很快构建起县、镇、村、党员四级干部扶贫保障机制和帮扶体系,31名县级领导包联73个行政村,963名帮扶责任人与42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73名市县两级干部脱产到村任“第一书记”,293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组建农村“拉话话”志愿服务队251支,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达到4万人次,各级扶贫干部以走村入户“拉话话”的形式了解群众需求,“搭把手”帮助群众解决眼跟前的急事难事,被中宣部评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
“现在,扶贫成为固阳统领工作的总抓手,考核县镇同责、部门同责。每个村配扶贫工作队员3-6人,由镇上统一管理。”县委副书记王玉明介绍。
2018年以来,固阳全县累计提拔重用扶贫干部94名,职级晋升33名。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58件,其中立案审查5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3人、组织处理88人。扶贫干部顶烈日、冒严寒、迎风雨,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
自治区派驻固阳县脱贫攻坚工作总队总队长张斌认为:“如今,固阳脱贫攻坚工作展现出新气象、新作风、新面貌,蕴含着固阳干群一种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
群众脱贫,村貌也改变
脱贫攻坚既要有时不我待的历史紧迫感,也要发扬精准扶贫的“绣花精神”,不急躁、不蛮干,始终精准聚焦、找准靶心,织密脱贫致富的保险网,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固阳县首先建立了分类救助机制。制定了因病、因学、因自然灾害致贫等分类救助办法,医疗救助7.3万人次、3185.59万元;对6368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助学金394.7万元;安置公益岗位842个,为1.71万农村人口购买防贫保险;对3552人进行兜底保障。
建立了生态扶贫增收机制,在“保生态”中“促增收”,统筹解决全县生态问题与生计问题,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35.09万亩,累计覆盖贫困户2723户5721人,发放政策补助资金5.59亿元,开辟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建立了资源整合机制。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涉农资金1.49亿元,用于利益联结、小型公益事业、到户产业等项目。
与此同时,固阳县通过开展“五联五帮”行动、推进电商进农村、直播带货、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累计争取社会帮扶资金2231万元,累计销售扶贫农产品7376万元。
建立了正反奖惩机制。宣传了田秀龙等100余名自主脱贫典型,对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暂停其享受的部分扶贫政策,探索建立“新村规民约”“道德积分银行”“美丽庭院评比”等扶志扶智模式。
建立了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了县镇村资产“三本”管理台账,成立了扶贫资产管理机构,制定了《脱贫攻坚风险防控预警实施方案》,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使用结果、项目实施前后等内容全部公示,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建立了基础设施建管机制。对四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18541户3万余间,1324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落实了持续稳定的后续产业配套措施,实施通村公路及街巷硬化工程1570公里,新建、改造人饮工程441处,安装净水机7273台,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村里最喜人的变化是传统生产方式正在被打破,群众思想观念在改变,清理内务、环境美化、文明素质提升已成为常态。”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入户访问时曾这样感慨。
防止返贫,产业做靠山
没有产业支撑,就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破解产业扶贫难题,固阳县探索“产权划转长效扶贫+金融扶贫+土地托管扶贫”模式,树起了一座“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产业靠山。
探索产权划转长效扶贫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回购+进企就业的三项举措,保障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累计投入1.08亿元,培育形成田丰、建华禽业等一批带贫减贫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安置务工等形式带动1200多户无资金、无劳力、无技术贫困户实现年户均增收1800元。
探索“小额信贷+产业带动”金融扶贫模式。用足用好金融扶贫政策,五年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58.3万元,确保符合贷款条件、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和边缘户应贷尽贷。
创新土地托管扶贫模式。对土地进行“耕、种、管、收、销”全程托管,并进行兜底保障,农技专业团队全程提供服务,确保农户每亩土地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仅土地托管一项,户均增收1800元。
巨大的辛劳后面是巨大的喜悦。2019年4月,固阳县终于摘掉了自治区贫困县的帽子。2020年10月底,固阳县最后一批贫困户6户13人顺利脱贫。6年弹指一挥间,伟大的脱贫攻坚战让固阳县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固阳县21万人民群众在固阳县委、县政府带领下,将继续艰苦奋斗,戮力同心,朝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阔步前进!(记者青萍 摄影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