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黄河之美|“扶贫政策带我‘发羊财’”
内蒙古新闻网  20-11-28 11:57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以前说发洋财,现在真是发‘羊财’了。”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村民姜艳梅高兴地说,现在家里养了100多只羊,还有猪、鸡,一年的收入将近9万多元,纯收入近6万多元。

  姜艳梅的丈夫邬海胜身体一直不好,家里也因病、缺少劳力而成为贫困户。“那个时候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连油盐都缺。有了孩子后日子就更紧了,孩子的奶粉、油盐什么的都是跟人家赊的。”姜艳梅说。

  扶贫政策为姜艳梅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希望。2016年,姜艳梅家获得产业扶贫资金9000多元,包括4头猪、10只羊、100只鸡,以及围栏、籽种、化肥、饲料等物资。在此基础上,姜艳梅和邬海胜两人通过贴息贷款等又买了更多的羊,并且承包了土地,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图为邬海胜、姜艳梅家养的羊。

  “以前我们住的是旧土房,就20平米左右。现在村里给我们盖了新房,除了我们自己的养殖、种植之外,村上现在也有了花卉、大棚等产业,工作岗位也多了。”姜艳梅介绍,平时丈夫负责种植20多亩地,她自己负责养殖,并且还到村里的培训中心打工,负责面点制作,以及保洁等公益岗位,也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驻村干部们跟我说,‘只要是你种出来的、养出来的,我们就负责帮你销售’,我一听这个就太高兴了,想着‘只要你们帮我销售,我就可劲养,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这就有希望了’。”姜艳梅说。

  谈到每天的生活,姜艳梅表示是“每天跟时间赛跑”。早晨6点,她就起床去给村里的培训中心做面点,下午两点多下班回家喂猪、喂鸡、喂羊,平时还参加各种党员培训、活动。还有一个清洁的公益岗位,如果她忙不过来,丈夫邬海胜就去帮她,再加上接送孩子、做饭等,每天非常忙碌。

  “不这么干,再过几年都六七十岁了可能就干不动了。现在是工作岗位多,只要能干就能赚到钱。不能只靠政府给,必须要自己努力。”姜艳梅说。

  据了解,村里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人均收入在2万多元。除了产业扶贫之外,对于这些贫困户的帮扶还有教育扶贫、小额信贷、综合保障、危房改造、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等一系列具体内容。

  此外,准格尔旗还创新扶贫模式,利用当地企业多的优势,通过构建“联合党委+公司+贫困户”资产收益模式,向有需要的驻地企业提供保洁、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所得收入通过分红的形式分配给村里和贫苦户,保障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收。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未来将继续加大力度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深入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产业发展模式,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经济参考报 记者李志勇贾立君鄂尔多斯报道)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