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府镇硬果番茄种植基地。
种植户在大棚内查看番茄长势。
喀喇沁旗番茄节期间举办电商直播大赛。
王爷府镇硬果番茄种植户搬运番茄。
王爷府镇依托发展硬果番茄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沐时代风雨,改革驱动写新曲;绘产业蓝图,乡村振兴谱新篇。近年来,喀喇沁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抓产业,精耕细作育特色,多元培育创品牌,让喀喇沁番茄在精品化、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成为全旗产业发展的金色名片。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季节性硬果番茄种植基地,喀喇沁旗素有“中国番茄之乡”的美誉。旗委、政府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硬果番茄打造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一箱箱、一车车个体均匀、通体粉红的硬果番茄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高品质成就好品牌
大自然的钟爱,点染了喀喇沁的一川秀色;锡伯河的蜿蜒,滋润了喀喇沁的丰腴沃土。一片片番茄大棚鳞次栉比,或沿山势而建,或依河路而修,成为闪耀在喀喇沁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喀喇沁土壤优良,海拔高度适宜,气候独特,具有特别适宜番茄生长的先天条件,生产出来的番茄不仅色彩鲜艳,果形圆润,营养丰富,而且色质兼备,便于储存,利于运输,是深受南方市场和客商青睐的“抢手货”和“香饽饽”。
如果说地理、气候、生态因素赋予了喀喇沁硬果番茄优良品质的先天条件,那么强化农业技术应用就成为喀喇沁番茄品质的后天保障。为守好舌尖上的安全,喀喇沁旗始终坚持以国家蔬菜标准园创建、设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赤峰市科技推广等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金字招牌的辐射效应,以内蒙古地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牧局科技园、王爷府镇喇嘛地村硬果番茄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计划实验园区为依托,着力实施新技术试验示范。
内蒙古地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推广员欧海光告诉记者,地拓公司从喀喇沁本地农业产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联合攻关,形成了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番茄新品种试验示范、秸秆还田、绿色防虫、深耕+控肥减药绿色保障技术等多项成果,累计进行了955个番茄品种、12个新技术及设备的试验示范,申请了具有地标意义的“希庄牌”“亲王府牌”商标。
为了让每个种植户都掌握种植技术,喀喇沁旗常态化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保证番茄品质。为强化品牌培育,喀喇沁旗从2015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五届内蒙古·喀喇沁番茄节,有力推动了文化与番茄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喀喇沁番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把番茄产业打造成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品牌产业。2017年,“喀喇沁番茄”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如今,一枚枚红红的小番茄已成为喀喇沁富民强旗的大产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注重品质、注重科技,喀喇沁番茄产业发展的底蕴才更加厚重、前行的动力才更加充足。
核心产区引领发展
每年7月下旬,喀喇沁的10万亩番茄开始进入成熟期,从一穗果到七穗果,番茄的整个收获期长达三个月。新采摘的番茄经过保鲜库打冷,将番茄表面温度降至5℃后装车运输。在100余天的时间,每天约1万吨新鲜番茄从喀喇沁出发,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成为当地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番茄核心种植区王爷府镇,3万亩硬果番茄、10个千亩番茄产业示范基地覆盖23个行政村、4756户,其中贫困户457户1196口人,年产量28万吨,产值11亿元。同时,能够安排灵活就业4000余人,带动加工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周边产业产值达4亿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收入增加1万元。王爷府镇硬果番茄产业辐射周边5个乡镇,带动5000余人就业。各村围绕产业链建设育苗场、大棚、冷库等集体经济,年收益均在5万元以上。以银匠营子村1组为例,不到40户的小村庄拥有17辆轿车。
上瓦房村张树华家有7个大棚,从2007年开始种番茄,切实享受到了富民产业的红利。十几年来让张树华夫妇最有成就感的是用卖番茄的收入供女儿读书直至博士,如今女儿已博士毕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张树华不禁感慨:“上瓦房村是全旗最早种番茄的地方,虽然最开始全村只有16亩番茄,但从旗里到镇里都特别重视,这一产业才得以做大做强,才从上瓦房村走向王爷府镇,又从王爷府镇走向喀喇沁旗。”
为进一步促进设施完善、链条完整、服务提升的产业发展环境,王爷府镇党委统筹兼顾,探索旗、镇、村、企、社相互融合的模式,组建了王爷府镇硬果番茄产业联合党委,充分发挥党建链条优势,将“思想引领、党群服务、党员细胞”三大工程贯穿产业链始终,落实服务31项。建立了“党员先锋、科技服务、市场营销”三支队伍,完善联合党委融合机制,共同破解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注重从发展育苗、技术服务、物流配送、电商平台、品牌打造等多方面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使党组织在番茄产业发展上引领助推、相互融合,实现了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技术共享、物资共享。
为了把贫困户链接到产业链上,王爷府镇一方面引导155名经纪人、160户种植大户和5家企业用工向贫困户倾斜,每年安排就业1500人,带动每个劳动力实现收入7000元;协调3家保鲜库企业让利于贫困户,每年将利润的10%对200户没有发展能力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扶持。另一方面发挥地拓公司等育苗企业的技术优势,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并且低于市场价向贫困户出售幼苗;拓宽当地种植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出租、转让等方式,带动1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距离王爷府镇30多公里的锦山镇田家营子村,42个大棚刚刚栽植好第二茬硬果番茄秧苗,32岁的年轻村委会主任赵洪杰一头扎进家乡的田野,带领村民不断拓宽致富渠道。经过几年的发展,截至目前,锦山镇已建有冷棚6000亩、暖棚1600亩。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喀喇沁番茄产业的落地生根、奋进崛起与王爷府镇硬果番茄产业的有力带动、品牌辐射紧密相连。
延伸链条增强活力
初冬时节,走进锦山镇阳坡村的喀喇沁旗京蒙协作扶贫标准化育苗工厂,暖意融融,一排排嫩绿的秧苗生机盎然。这个占地1000亩、总投资1.2亿元的项目是喀喇沁旗延长产业链条的又一有力举措。
近年来,为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发展后劲,喀喇沁旗坚持延伸番茄产业链条,积极提升产业品质,全力打造喀喇沁硬果番茄的本地特色和鲜明属性,王爷府镇、锦山镇等硬果番茄种植基地正在造福越来越多的人。
在全旗产业政策的带动下,王爷府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模式,建立了政策、信息、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硬果番茄特色产业体系。并以冷链运输为支撑,不断加大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设育苗场3处、交易市场5处、加工企业1家、保鲜库13072平方米、交易点228个,新增种植示范基地2处、教育培训基地2处、番茄包装箱加工企业8家,每年带动5000人稳定就业,社会效益达3亿余元。还成立了硬果番茄经纪人协会,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地与市场有效对接。
“只有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才能助推高质量发展,王爷府镇近年来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组织农资销售门市建立微信群,把常见和常用的农资品种及时和老百姓对接,并在网上进行发布。同时动员更多农户加入农资购销微信群,有什么需求及时通过微信群咨询,能随时随地确定价格和数量。”王爷府镇党委书记赵新民告诉记者。
实践证明,喀喇沁旗通过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带动了收购、分拣、包装、搬运等生产环节及餐饮、商贸、运输、加工、租赁等配套产业同步提升,形成了暖棚冷棚齐头并进、一年四季产品更替的全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旗硬果番茄种植户近1万户,其中贫困户831户,硬果番茄集中用工高峰期每天达4000人,约560余名贫困人口参与。
如今,在喀喇沁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乡镇与产业激情演绎着时代的发展乐章;农民、番茄与品牌融合点燃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喀喇沁番茄,恰如乡村产业发展中喷薄而出的朝阳,日益散发出更加动人、更加耀眼的绚丽光芒。(记者 宋玉静 特约通讯员 马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