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三员书记”的驻村情怀
内蒙古新闻网  20-12-08 10:09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早晨出门的时候,张辉看见炊烟次第从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升起,袅袅娜娜,一路向着白云飘去。微明的晨曦中,这位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土生土长的驻村第一书记不知道在去往贫困户家的道路上走了多少次。脱贫攻坚战场上,她是扶贫一线的“指导员”、田间地头的“宣传员”,今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她又变成了“战斗员”。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为村民的心始终如一。

  思绪回到驻村工作的伊始,远大村是张辉的第一站,精准识别是她工作的起点。

  基本情况掌握清楚,动态调整就有了底气。2016年末,张辉任远大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解决识别精不精准的问题。8天时间,她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走遍了全村所有415户农户。对于走访初步确认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张辉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连续入户,了解基本情况,计算收入支出,最终绘制出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图,详细注明贫困户居住位置、主要信息、哪些户是重点户、哪一户帮扶得怎么样,一目了然。

  村民许玉国一家五口人,三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条件虽然差,但因许玉国和妻子年轻且有劳动能力,并且还有占地补偿收入,不符合贫困户评选条件。张辉得知后,多次登门开导许玉国,鼓励他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一天,张辉又早早地来到许玉国家看望,恰逢院子进水,张辉二话不说,组织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将他门前的水沟疏通,又把河道加固,彻底解决了下雨时水沟里的水流入许玉国院子的问题。张辉的付出,许玉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奔小康。如今,许玉国起早贪黑卖蔬菜,他乐呵呵地说:“张书记把我心里的结解开了,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才最幸福。”

  面对村民的信任,张辉谦虚地说:“我的工作还有很多没能做到位,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驻村以后,她认真学习,力求吃透国家帮扶贫困户的各类相关政策,努力让所有贫困群众能够脱贫致富奔小康。

  如何使村民增收,在张辉心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7年8月,张辉因工作调整到平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平安村主导产业是设施农业,全村共有暖棚176栋,冷棚202栋。到村里之后,她积极协助村“两委”谋划产业发展。

  调研后,张辉发现村内大棚利用率并不高,这让她急在心里,却没有停留在一筹莫展的焦灼中。到平安村之后,她挨家挨户调研、分析数据、寻找市场、联系客源……村民都说:“张书记讲的话,我们爱听,听得懂,也记得住。”

  经过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平安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1.5万元提高到了2019年底的2.1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3200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2万元。2018年,平安村整体脱贫摘帽。村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子的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

  如今,平安村借助近郊地缘优势,打造集产业发展、农事体验、城郊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春赏花、夏品瓜、秋尝果、冬看雪”的美丽景象使平安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好去处,农村人离不开的美故土。

  由脱贫攻坚“责任人”,变身群众健康安全的“守护者”,身份的转变张辉只花了一个晚上。“由不得犹豫,不管任务多艰巨,这都是我必须面对的责任。”回忆起那段日夜不分的日子,张辉仍然勇气十足。那时,她驻守的远征村疫情防控检查点是人流量、车流量最多的地方,平均每天车流量可达1000辆次,最多一天来回通过1222辆车。作为组长的张辉是值班坚守时间最长的那个人。当个别值守人员遇到熟人进村,不好意思开展工作时她就耐心解释,及时纠正检查点把关不严的问题。为了严防疫情外部输入,她和同事们一起对过往的行人进行体温监测,并详细登记体温度数、联系方式、来去地等信息,对盟外车辆、人员,无特殊情况的一律劝返。

  连续10多天,张辉手冻僵了,搓一搓接着登记;脚冻麻了,跺一跺连着干。捂着体温枪的暖宝换了一个又一个,生怕因为低温影响测量结果。每天至少坚守岗位10多个小时的张辉病倒后也没有告诉家人:“不能告诉他们,我妈知道了该睡不着觉了。”她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依然笑靥如花。今年3月,因表现突出,张辉荣获全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嘉奖。

  走过朝阳,穿越晚霞。4年来,张辉以扶贫为己任,不断为村民谋幸福,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上洇染出了亮丽底色。晴天一头汗水、雨天一脚泥水,无数个日夜坚守,她在家乡洒下了共产党员的“红色”热情,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武跟兄)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