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黄芪:马群沟村贫困户的致富“良药”
内蒙古新闻网  20-12-09 09:57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只要人勤快,土里也能刨出‘金子’来,我今年种了120多亩黄芪,按现在的市场价,预计收入在24万元左右。”和林格尔县城关镇马群沟村村民侯喜俊一边将一大捆黄芪根放到秤上,一边高兴地说。

  这是近日记者在和林格尔县城关镇马群沟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村民们正忙着交售自家种植的黄芪,一辆辆收购车往来于马群沟的村路上。

  种植黄芪让侯喜俊有了好收成,黄芪也成为这里的群众脱离贫困、走向富裕的“良药”。

  2019年,马群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利平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了本村村民土地28亩种植黄芪,在全家人的精心种植下,黄芪亩产1700斤,除去土地承包费、秧苗、肥料及部分人工费,每亩纯收入3500多元,28亩黄芪纯利润13万元。通过种植黄芪,赵利平不仅脱了贫,而且腰包也鼓起来了。

  过去,马群沟村农业经济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产品种植,虽然都是水浇地,但收入却不高,大多数村民丢下土地外出打工。

  “这些年市场行情不稳,加上农民单靠种玉米效益不太好,所以村党支部也得开拓思路,多想一些致富之招。”马群沟村党支部书记岑永峰介绍说,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号召村民利用部分土地种植黄芪,而种植黄芪的基础是村里引进了一家药业公司。

  2011年,马群沟村党支部协调引进了内蒙古盛齐堂生态药植有限公司,并协调内蒙古盛齐堂生态药植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模式种植黄芪,不仅有效利用起了土地,还建成黄芪加工扶贫车间2个,培育壮大了7个专业合作社,而且还保证了黄芪的销路,让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

  “这几年,村民种黄芪的热情很高,村里成立合作社,农户自愿种植黄芪,现在黄芪种植已达400多亩,专业技术人员会手把手教技术,抱团抵御市场风险,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岑永峰介绍说。

  “我们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黄芪秧苗,全程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种植,一些过去的贫困户现在已成为我们公司订单种植大户。”内蒙古盛齐堂生态药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爱国说。

  订单种植让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家门口就业让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在黄芪种植过程中,从黄芪苗木的种植、除草、浇水,到收获后晾晒、分拣,基本涵盖附近村全部贫困户务工,老丈沟村的村民全年在扶贫车间打工,每人日均收入达到100元,用工高峰期可达每天50余人。

  “我和老伴一年中除去种地,其余农闲时间都在这里打工,离家近,光打工就能挣3万多元。”正在扶贫车间忙碌着分拣黄芪的善喇嘛村村民王改珍笑着说。

  正是有了家门口这个黄芪种植基地,像王改珍这样邻近村的贫困户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几年来,马群沟村及周边村累计有75户贫困户在扶贫车间打工实现了脱贫。

  村民的日子能越过越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努力。谈及马群沟未来的建设规划,岑永峰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黄芪种植面积,让村集体经济走向市场化和规模化,实现全村产业产值翻番,让村民的腰包变得更鼓。

  (李海珍张晓琴王效平)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