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师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内蒙古新闻网  20-12-11 20:25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经典浸润心灵,雅言传承文明,凛冽冬日也有书香作伴。12月10日晚,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在该校文体馆举办“古声新韵”古诗词吟唱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300多名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主持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华夏从历史中走来,在朝代更替中发展,泱泱华夏,中华文化深蕴博远,生生不息。

《剑如歌,刀似曲,一梦入千秋》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白艳敏等人表演的《剑如歌,刀似曲,一梦入千秋》开场,古声古韵,此意难忘,曲犹扬。

  《初唐四杰》

  由2018级汉语言二班陈雨含等人表演的《唐初四杰》让我们领略了唐代文学的意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杨静等带来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一夜宿醉,梦醒惜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首《如梦令》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清冷的早晨。同学们婉转的歌声将词人李清照惜春怜花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曲琵琶倾城谣》

  由2018级汉语言二班李晓等人表演的《一曲琵琶倾城谣》气势恢宏,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春江花月夜》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张娅妮等人表演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轼说少年,壮志凌云》

  由2018级汉语言二班马慧婷表演的《轼说少年,壮志凌云》,轼说少年狂,敢问青天,少年志,可凌云?少年,是创造者,更是传承者。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苏轼的豪云壮志,更唱出西北望,射天狼的决心。

  《钗头凤·世情薄》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王玥等人表演的《衩头凤·世情薄》抒发了夜色甚深,孤独寂寞的惆怅。

  《尽曲流觞,絮语倾尘》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郭嘉颐等人表演的《尽曲流殇,絮语倾尘》,是如梦令的思念,是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愁思,同学们用哀婉的歌声表达了对他的思念。

  《菩萨蛮》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冯国敏等人表演的《菩萨蛮》展现了女子小家碧玉,闭月羞花的姿色。

  《长恨歌》

  由2018级汉语言二班谢雨珈等人表演的《长恨歌》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李蕾等人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管怎样复杂,其热爱亲人、热爱友朋与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是永远不变的。

  《丽人行》

  由2018级汉语言一班马玥等人表演的《丽人行》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琵琶行》

  由2018级汉语言二班徐渊等人表演的《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与感慨。

  《梦回大唐》

  由2018级汉语言三班李朋等人表演的《梦回大唐》是一台集盛唐风情、歌舞精粹、绚丽奇幻、神秘梦幻舞剧,人们的思绪会飞向那久远的盛唐。

  《温和地走进词的凉夜》

  由2018级汉语言三班张雨等人表演的《温和的走进词的凉夜》品味朝代变更带来的动荡与不安,词人往往在历经深切的苦难之后,犹如凤凰涅槃,由旷世永存的经典词作中浴火重生。

  “吟诵之风传承中华文脉,风雅古韵传播文化精髓。”此次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极具韵味,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担当,让同学们因吟唱而爱上古诗文,爱上汉语汉字,爱上中华文化!(文字 李美琪 图片张诗睿 胡媛 马文慧 等)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