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昆仑山村村民杨希贵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现在还能活动自如从事轻体力劳动。
2019年前,患关节炎10多年的他每天都要忍受膝关节的剧烈疼痛,那种白天活动受限、晚上睡觉锥心疼痛的感觉,杨希贵记忆犹新。他感慨地说:“要不是有了健康扶贫政策,以自己的家庭条件根本不敢想去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先后两次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总共11万多元的医疗费用大部分都报销了,我自己才承担了1万多元。”
为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鄂伦春自治旗出台了一系列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降低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多方面予以保障,杨希贵就是受益者之一。2019年6月和8月,他分别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个人自负10%左右的医疗费用。健康扶贫政策的扶持,使该旗像杨希贵一样的贫困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截至目前,鄂伦春自治旗动态掌握的229名大病患者全部得到了有效救治。
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中,鄂伦春自治旗注重将关口前移,发起了“村村行、户户进、人人懂”的地毯式健康宣讲攻势。该旗利用健康巡诊、上门签约、农村小讲堂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开展健康宣教。“叔,你有高血压得控制盐的摄入”“婶,你糖尿病得适当锻炼”……在村里,经常能看到医务人员走家串户的身影,讲政策,宣传健康知识,指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大杨树镇振兴村曾经是重点贫困村之一。走进振兴村,提起家庭签约医生曹春莲,村民们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我刚入户的时候,总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国家为老百姓制定的健康扶贫政策会遇冷,一些村民不领情。我想,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去,而是‘讳疾忌医’害怕去、年龄大了不方便去,宁肯扛着也不愿意花点钱去治。要想让老百姓不谈‘病’色变,就得让他们知道健康扶贫到底是个啥,能保障啥?”从第一天入户起,曹春莲总是不停地重申这几点:什么是大病、什么是慢病,怎么报销,有什么流程。“现在啊,村里人变了,都主动跟我汇报病情,还自己制定了健康饮食食谱,健康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旗已经组建了11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都成了老百姓家里的“常客”。
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诊疗在乡镇的目标,5年来,该旗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了5家乡镇卫生院,投入128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远程医疗、彩超、乳腺摄影等医疗设备。目前,全旗69所村卫生室在人员、设备、服务方面均达到标准化要求。
借助京蒙帮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契机,该旗加强了医疗人员的相关培训。2018年,曹春莲去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培训,她说:“这是我做村医10多年来第一次去三级医院进修,真的是大开眼界!”截至目前,全旗70名家庭签约医生全部参加了培训。
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落地生根,让鄂伦春自治旗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了有效保障,从治病到防病有了全方位的呵护。2020年4月,鄂伦春自治旗实现脱贫摘帽,但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责任,该旗继续秉持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的原则,织密健康扶贫网,确保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弘)
【短评】有“医靠”的小康更踏实
致贫原因有很多种,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肯定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拦路虎”、最难啃的“硬骨头”。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健康扶贫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了“医靠”,贫困群众的小康路才更踏实。
对于贫困群众或已脱贫群众来说,家中一旦有人得了急病或大病,不仅无法正常地劳动和工作,还要拿出大笔费用来治病,可谓是“雪上加霜”。此时,如何让他们“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贫困和脱贫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是决胜脱贫攻坚必须考虑的问题。
当前,尽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城乡之间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决定健康扶贫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唯有将降低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举措精准落地,推动健康扶贫政策精准化、长效化,让贫困群众真受益、长收益,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才能更轻盈、更踏实。(李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