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重新点亮我的小康梦想
内蒙古新闻网  20-12-22 19:2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讲述者: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巴彦茫哈嘎查包五丫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钱其鲁

  我叫包五丫,和丈夫李哈日巴拉结婚20多年,有三个孩子。2011年以前,我们一家生活虽不富裕却很幸福。我俩种地、打工,努力维持着家庭生活和子女的教育。为了子女能健康成长,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俩勤勤恳恳地干,也不觉得有多苦,子女也很懂事,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不幸的是,2011年,我丈夫李哈日巴拉患上了帕金森症,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子的顶梁柱塌了,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我的肩上。这突如其来的重病给我们这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为了给丈夫看病,我先后从亲属和朋友处筹借钱款,举债20余万元给他治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大女儿于2011年考上了辽宁大学。时隔两年,次女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丈夫的病需要治疗费用,孩子上学需要学费、生活费,这个本来不堪重负的家庭再一次雪上加霜。渐渐地,我身心俱疲,感觉快要支撑不住了,生活也似乎没有了希望。

  我做梦也没想到,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将我家从深渊拉了回来,还越过越好,开心和幸福又回到了我们家。2014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产业扶持政策。我利用扶贫资金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开始了新的奋斗。

  白天安顿好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我就下地干农活、割青贮喂牛,从早忙到晚。晚上回家给丈夫喂饭、洗漱,还要照顾刚上初中的儿子。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我浑身都是干劲。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再苦再难也不怕,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奋斗,我家目前牛存栏16头,每年平均下犊6-7头,纯收入好几万。除了养殖收入,通过我的精心种植,我家玉米每年的收成都是全村最多的,除了喂牛,还能出售一部分。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家不但还清了外债,而且每年还会留有一些积蓄。现在,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了,大女儿在旗政府上班,二女儿在安徽合肥当了一名幼儿园老师,都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且都成了家。

  去年,患病多年的丈夫去世了。虽然我们很悲痛,但是一想到他看到家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走得很安心就安慰不少。

  下一步,我要趁着好形势,继续努力奋斗,再把儿子培养成才,我这一辈子也就值了,也能安享晚年了。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