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晗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如今,北疆大地处处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
来到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南大城村,农村人居环境的大变样令人惊讶不已。“现在我们家的厕所干净卫生,苍蝇少了,臭味儿没了。庭院干干净净,空气清清爽爽,这份舒适惬意让我很有幸福感。”南大城村村民姜素梅喜滋滋地说。
建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四家子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尤其是农村垃圾、污水重点治理及农村家庭“厕所革命”的深入开展,让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热潮……广大农村牧区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既要走上脱贫之路,又要通向振兴之道”,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谋求长远——脱贫答卷高质量
扶贫要顾眼前,更要虑长远。为了交出高质量的脱贫答卷,我区进一步强化持续帮扶,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从“打赢”向“打好”转变。
确保“四不摘”要求落实到位。保持脱贫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的连续性,对照责任状和任务清单,一级一级拧紧螺丝,一级一级传导压力,强化总攻+决战的全方位保障。
织牢织密兜底保障网。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精准实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目前,全区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40.3万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1.5万人,享受低保渐退政策3.14万人;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实现应缴尽缴、应保尽保。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出台《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建立防止致贫返贫检测预警机制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目前,全区纳入监测范围5.3万人;在全区62个旗县实施“防贫保”,覆盖64万贫困人口和2.4万边缘人口;为1343名边缘人口安排就业,有效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今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补短板资金8.83亿元,支持集中安置区水、电、路、暖等基础配套和幼儿园、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16088人全部实现就业。
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老君沟圆梦新村设施园里,一排排蔬菜大棚鳞次栉比。
以前的老君沟村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18年,圆梦新村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开工建设,新建安置房145个,配套设施暖棚134个,同步建设卫生室、便民超市、厕所等附属设施,确保每个易地搬迁家庭有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让搬迁户吃下“定心丸”、看到新希望,9个自然村108户贫困群众全部搬出了大山,实现了安居致富梦。
2019年,为了让134个设施暖棚得到有效利用,当地引进山东菏泽农伯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硬果番茄产业,贫困户一个暖棚年租金收入3000元,暖棚出租后再返回务工,每人每年还有劳务收入1.5万元左右。
脱贫攻坚,人民至上。从上到下部署、由点到面执行,一个个成果、一项项举措、一次次变化,贫困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破茧成蝶——振兴图景次第开
下一程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如何交接?
找好结合点,编好“麻花辫”。我区乘胜追击,不断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方向已定,路径已明。全区各地加快部署,狠抓落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产业是硬道理。我区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群众满意度高的扶贫产业、采取菜单式、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企业带动等方式,带动全区50%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已向贫困旗县倾斜产业发展资金209亿元,产业项目覆盖贫困人口83.15万人次。
志智双扶,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我区建立脱贫攻坚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和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过渡机制,以树立良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深化爱心超市、孝扶共助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形成文明乡风。
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区域内嘎查村集体经济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模式,打造党建联合体与产业化联合体融合发展、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典型。同时,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对贫困嘎查村党群服务中心软硬件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探索,提升服务保障阵地功能。
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振兴图景次第展开。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利用市级扶贫重点嘎查村项目资金,在芒哈图嘎查建起该旗第一家“全景式”奶食品生产加工晾晒透明车间,带动嘎查30个牧户和全部困难户发展少数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
赤峰市启动首个乡村绿廊项目,尝试将脱贫攻坚的阵地前移。通过该项目增设体育设施,引导农村群众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同时,逐渐改变农村群众以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辽市科左后旗深入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大人畜分离养殖、粪污处理、厕所革命推进力度,逐步提升村庄基本居住功能。此外,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新一轮农网改造等项目,基础设施短板正加快补齐。
在牢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我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凝心聚力、奋勇前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