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宝藏】鹰顶金冠
内蒙古新闻网  20-12-24 20:48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宝藏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

  金质

  阿鲁柴登匈奴墓葬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

  内蒙古博物院

  1972年,鹰顶金冠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葬。这件战国时期的金质鹰顶冠饰是迄今为止,我国仅存的匈奴“胡冠”,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

  经考古专家鉴别,这件金冠饰有可能就是匈奴最高统治者匈奴单于的王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胡冠”实物和“胡冠”标本,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鹰顶金冠由冠顶和冠带组成。冠顶为半球面形,饰浅浮雕四狼吃羊图案。冠顶中央站立一只展翅雄鹰,鹰首、颈用绿松石作成,尾部用金丝与鹰体连接,走路时鹰首可以活动。冠带由三条半圆形绳索式金带巧妙并合而成,前面有上下两条,中间及末端均有榫卯相合,后面一条两端有榫与前面一条连接。三条金带末端分别饰浅浮雕卧虎、卧羊、卧马。

  鹰顶金冠构思奇特、制作精湛、纹饰精美,是一件极具北方游牧匈奴族文化特点的代表作,被誉为“草原之王”,现为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匈奴从战国时期始现,随后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占领北方整个草原,建立了强大帝国。这件鹰顶金冠见证了匈奴的崛起历程,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权力象征。

  金冠饰亦称“胡冠”。“胡冠”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传入中原,《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武冠,一日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由此可以推测,赵武灵王乃至两汉时期的武冠,是以“胡冠”为原型加以改造的,最为典型的是将貂尾或鹖鸟尾取代胡冠上的雄鹰,但仍然表示勇猛之意。

  这件鹰顶金冠体现了战国时期北方草原民族贵金属工艺、设计制造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匈奴人崇尚勇敢和能征善战的民族性格,见证了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

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展柜中的鹰顶金冠。新华网徐梅摄

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展柜中的鹰顶金冠。新华网徐梅摄

鹰顶金冠的头部细节。新华网发

鹰顶金冠。新华网发

  出品:王宇天 乌兰托娅

  监制:李国栋 郝芳芳

  策划:徐梅 刘弘轩

  编辑:徐梅

  摄像:侯乐呼很苏力李超马波

  剪辑:侯乐

  包装:侯乐 王思婷

  联合出品: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博物院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