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巾帼扶贫车间”的农村妇女们正在学习和制作蒙古袍。
2020年10月,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格图营村李丽霞家的辣椒喜获丰收。
2019年6月,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得胜营子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王玲玲通过政府多种扶贫项目资金,采用专业合作+农户+基地的模式种植黄芩,带领老区乡亲脱贫致富。
2019年12月,赤峰市林西县女带头人赵丽杰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带领贫困妇女们制作粘豆包,走上致富路。
2018年8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莜面饮食制作传承人教授饭店打工妇女莜面制作技艺。
2016年1月,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组成的“家庭责任医生”团队,在牧区开展“健康小药箱”入户随访工作。
2016年10月,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师正在培训月嫂。
2017年7月,贫困妇女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同联村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2017年8月,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镇贫困妇女通过蔬菜包装加工助增收。
冬日里的呼和浩特寒气袭人,在新城区红山口村一家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却是暖意融融,妇女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赶制蒙古袍。
裁剪、缝制、包装……在生产线上,穿梭着各个年龄段的妇女,她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正忙着缝制蒙古袍的王美霞介绍道:“在妇联的帮助下,我通过培训来到了扶贫车间,不仅脱了贫,还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在王美霞看来,农村妇女也可以赚钱顾家两不误。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妇联启动实施以民族服装服饰元素化、时尚化、生活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的“布丝瑰行动计划”,带动妇女创业就业、脱贫增收。通过支持女性创办的民族服装服饰企业,为手工业从业妇女提供培训、销售等平台,不仅让民族服饰产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也让更多妇女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生活。
五年来,我区各级妇联引领贫困妇女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她力量”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
扶贫先扶志。五年来,举办巾帼大宣讲活动2.7万余场次,受众人数126万余人次;组织女性恳谈活动2.4万余场次,参与群众90.3万余人次。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开展手工编织、种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2500多期,培训妇女8.9万人次。仅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大力开展刺绣培训,形成刺绣产业村50多个,2万余名草原绣娘稳定增收,2895名贫困妇女脱贫。
五年来,100个自治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带动1.2万余名贫困妇女增收;实施“金融支持妇女发展行动计划”,发放贷款88.52亿元,惠及13.53万人;争取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资金8570万元,8570名贫困妇女得到救助,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目前,全区37.2万农村贫困妇女已实现全部脱贫。
一场场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一件件帮扶项目的落细落实,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民生数字,为女性插上梦想的翅膀。
面向“十四五”,自治区妇联将以脱贫妇女群众的新生活为起点,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文/记者 白雪 图/记者马建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