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中)讲解治疗方案。
三十年前,年轻的她抱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梦想与追求,做了一名白医天使。三十年来,她用使命和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她的敬业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名医护人员,她用瘦弱的肩膀挑起重担,用不服输的劲头和勇往直前的拼劲儿带领着院内广大医务人员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获得了一项又一项殊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就是满洲里市人民医院院长孙莉。
作为呼伦贝尔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带头人,孙莉时刻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开拓创新,担当作为。调整收费标准;强化医联体建设;实现分级诊疗;拓宽对口支援;补齐学科短板;树立品牌名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发表SCI论文;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完善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医务人员幸福指数;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突破百万元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争取3200万元的政府投入和2500万元的政府专项债券;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外请知名专家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为满洲里市及毗邻地区的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医者本真,初心不忘,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浪潮中,在建设“健康满洲里”的征途上,她开拓创新,矢志不渝,为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疗专家,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医改难点,填补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空白。
2018年11月12日,在孙莉的带领下,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完成了从二级甲等医院到三级综合医院质的飞跃,实现了医院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
孙莉作为满洲里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会诊专家组组长、满洲里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与救治工作的“总指挥”,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号召全员认真学习新冠肺炎知识。“疫情面前,我们就是战士!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此次战疫!”这是她在发热门诊工作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2020年1月21日,急诊接诊来自武汉的发热患者,接诊医生实施就地隔离治疗,正是因为她的认真细致,才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性极强的医疗护理队伍,才能把自治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地医治。
当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成为自治区第一例确诊病例,医院又收治了第二例危重病例。面对疫情,她抓制度促落实,科学管理,果断决策,时刻关心职工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需求,成立各个专项组,对医疗救治、感染防控、后勤总务、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有力保障。在她的调度下,医院快速形成了联防联控、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她靠前指挥,深入一线,每天七点钟就到单位,查看每个预检分诊点,督导每个感染防控区,参与每次确诊病例的远程会诊和现场讨论,还要24小时待命随时为发热患者进行临时会诊。她时刻把感染控制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对于每个涉及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都亲力亲为,目的是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避免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为了解决好隔离区内医务人员清洗隔离衣的问题,她一直和感控人员探讨到深夜。
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阶段,她时刻注重安全生产,强化感染防控,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和行政查房,现场解决安全生产隐患,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全力以赴提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能力。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各级专家的全力救治,医院创下了自治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自治区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病例在满洲里市治愈出院的历史性记录,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开启了满洲里市医疗卫生事业传染病救治领域的先河,创造了医院发展史上的又一座技术丰碑。
从医三十载,孙莉给同事和病患的印象是医术精湛、为人低调、待人和善。她把工作当成事业,为了救治病患、为了提高医院救治水平,总有使不完的劲,瘦弱的身体总能发挥强大的能力。(记者 刘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