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伊利一直在路上!
内蒙古新闻网  20-12-31 10:25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今年9月,伊利营养2020项目走进云南麻栗坡账蓬小学,为孩子送去牛奶和关爱。

  开工仅7个月,伊利呼伦贝尔有机乳制品项目的工厂建筑主体部分全部完成,即将进入设备安装。

  提起“伊利”,大多数人都知道,对于这两个字深层次的含义,却鲜有人知:“伊”在古汉语中具有你、我、他的意思,利即为利益,“伊利”便被引申为“为了大家的利益”。这是伊利集团和伊利人写在基因里的社会责任,在内蒙古乃至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脱贫之策在产业,产业壮大看龙头。多年来,伊利作为中国乳业龙头企业,在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陆续投建产业基地,并探索出了“产业基地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全面脱贫”十六字方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伊”起小康。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伊利将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领全行业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产业基地扶贫可持续脱贫的中国智慧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度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0%以上。2006年,伊利与土默特左旗政府签约,宣布双方结成永久战略联盟合作伙伴。

  2019年底,伊利投资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创造GDP超过1000亿元,累计财政收入9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伊利通过大规模的投资,直接带动了土默特左旗的精准扶贫,又为当地的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2019年,土默特左旗全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与奶牛养殖相关的工作岗位中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

  2019年起,伊利陆续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通辽市等9个盟市进行全产业链投资,在自治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种养加一体化的奶业基地,助力自治区奶业振兴和脱贫致富。

  多年来,伊利作为中国乳业龙头企业,在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陆续投建产业基地,并探索出了“产业基地精准扶贫”的新路子。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物流运输、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第一产业(农牧业)向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物流、销售)纵向延伸。行业一体化、融合化的发展要求,不仅决定着行业发展前景,更关系到上下游相关人员的上岗就业乃至脱贫致富。

  通过产业扶贫,多年来伊利共计带动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累计纳税额407.111亿元,2019年度纳税额44.11亿元。伊利的产业扶贫,对实现可持续脱贫贡献了中国智慧。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获得了政府部门、权威机构以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前不久,伊利第三次入选了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联合国全球契约亚太区总干事刘萌表示,伊利是第一个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的中国乳企,在扶贫领域的实践成果令人赞叹,希望伊利积极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带领更多食品企业一起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快实现。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雷明指出,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是中国企业推进高质量脱贫的一个创新典范,也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优秀解决方案。

  健康扶贫打通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健康扶贫,是伊利扶贫理念的核心价值。

  “伊利营养2020”,是伊利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从行业属性出发,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2017年发起的精准扶贫营养普惠公益项目,通过营养调研、健康教育与公益捐赠等多种形式,全面聚焦贫困地区和人口的营养改善。截至今年10月份,“伊利营养2020”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5个省区,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60多万儿童从中受益。

  扶贫首要扶智,教育扶贫,伊利义不容辞。

  “伊利方舟”和爱心支教两个项目,是伊利落实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伊利方舟”是伊利集团联合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NGO组织等共同举办的全国首个关注“儿童成长安全”的教育类公益项目。以“先有安全,再有梦想”为公益理念,倡导“最好的保护,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该项目自2012年11月启动以来,通过集中培训、实地回访、物资捐赠、创新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支持各地开展儿童安全教育和治理工作。目前,“伊利方舟”已成为全国校园安全领域最知名的公益品牌之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伊利方舟”成立8年以来,航迹遍布全国25个省、32个市,助力建设了500余所“伊利方舟安全生态校”,30余万孩子从项目中直接受益;

  要想彻底脱贫,必须插上社会扶持的翅膀。

  伊利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自2003年起,连续数年定点帮扶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巨字号村委下辖的15个自然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帮助其下辖的多个自然村解决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和农产品外运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2018年,伊利又开展呼市武川县大路耗村专项扶贫,投入60万元给村里修建灌溉水渠。得益于伊利集团的帮扶,2019年,大路耗村村农产品增收约115万斤,村民收入增加约18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和户均收入均实现了翻番。

  四个联结构建乳业扶贫大格局

  为落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作出的“帮助农牧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重要指示精神,伊利积极创建“技术联结”“产业联结”“金融联结”“风险联结”四个联结,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协同共赢,利益共享,打造扶贫大格局。

  伊利洞察奶业发展模式升级的趋势,2010年成立奶牛科学研究院,聘请了在国内外有专业权威和实战经验的专家组建了奶牛营养中心、技术中心、培训与防疫中心、育种中心,四大中心进行专业化奶牛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2014年以来,伊利集团陆续给农牧民开办“牧场专项班”“牛二代”训练营、“牧业精英班”“伊课堂”管理专项培训与专题讲座等多形式多维度专题培训及赋能活动。通过技术联结机制的实施,与伊利合作的牧场奶牛平均日单产从2016年的平均25.89公斤提升到2019年的28.92公斤,每公斤牛奶养殖成本从3.58元降到3.13元,“一升一降”帮助合作农牧民增收超40多亿元。

  2013年起,伊利向合作牧场推动“种养一体化”工作。遵循“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伊利出台种植奖励政策,鼓励农牧民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向种养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仅2019年一年伊利发放优质青贮及优质苜蓿奖励款超过8700万元,并带动270多万亩优质青贮玉米的种植。

  同时,为进一步促进种植业与奶牛养殖业的科学协同发展,有效帮助合作伙伴降低饲养成本,伊利集团整合内部技术资源,长期研究各地本地化粗饲料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应用,实施开展“粗饲料本地化项目”,累计开发本地化粗饲料40多种。

  为了给产业链合作伙伴解决融资难题,伊利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探索了一种“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为特色的融资模式,陆续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购牛保”等金融产品,为农牧民融资提供担保。2014年至今已累计为牧场提供融资扶持达177.13亿元,其中2020年1~11月发放融资款约61.25亿元。截至2020年11月30日,伊利累计为7039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为652.66亿元。

  今年年初,疫情突袭,奶业陷入生存危机。作为领军企业,伊利尽一切可能克服自身经营压力,没有拒收一滴合格牛奶,而是通过喷奶粉消化原奶;积极出台发展举措,助力牧场渡过难关。疫情爆发后,伊利第一时间筹集抗疫物资驰援上游牧场和奶农,不到50天就拿出6.7亿元。

  为帮助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伊利集团始终顶住经营压力,坚持与农牧民签长期合同,全额收购农牧民合格原奶,替农牧民“遮风挡雨”。

  2014~2018年,为解决合作农牧民的原奶消化问题,伊利集团每年额外喷奶粉近20万吨。通过伊利集团与合作农牧民的风险联结,使农牧民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发展得到了高效有力的保障。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伊利更是以实际行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十四五”即将启航之际,伊利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扶持上游奶业,用实际行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伊利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向人民、向时代交上一份稳中求进、共同发展的满意答卷,从根本上推动实现“伊”起小康,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之路。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查 娜0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