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的版图,雄伟的黄河在祖国的腹地川流而过,在其流经的“几”字弯顶部,有这样一方土地。
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
“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
山的南边则是在阴山屏障之下的
一个狭长的平原
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
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
——翦伯赞《内蒙访古》
1、何谓“河套”
浩浩荡荡的黄河似一条“九曲十八弯”的长龙
在祖国北方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几字”
这个巨大的几字
仿佛一个套子
把一方土地三面包围
这就关于赫赫有名的“河套”之形象解释
后套平原三维鸟瞰
把地图放大看,你会发现这个大“几字”的左右角上,各有一方陷落的盆地,其中的水系错综复杂,仿佛在黄河巨大的身躯上,悬挂了两个肾脏。
最形象的是左上角的一个(后套平原),它在地理上是黄土高原的下陷盆地,这个“肾脏”不仅形似,而且名符其实。这里的灌溉系统,不仅可以舒缓雨季洪流,还可以沉淀泥沙、为黄河过滤部分杂质污物。
绿圈部分的“肾脏”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后套平原,它与呼和浩特所在的前套平原,构成了东套;
加上黄河塑造的宁夏平原(西套),构成了近现代广义上的“河套”;
这三块地方,都临近沙漠草原,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情况下,因为黄河冲积盆地和水源灌溉,神奇地变成了三处“塞外粮仓”。
小贴士:
古代的“河套”:西至贺兰山,东至山西偏关,北到狼山、大青山,南至鄂尔多斯高原。
近现代的河套指的是三个“粮仓”:宁夏平原一带为“西套”,巴彦淖尔至包头、呼和浩特的平原地区为“东套”。
狭义上的“河套”:一般指的是今巴彦淖尔所在的后套平原。
“河套”一名始于明代,因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故有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至民国为绥远省。《明史》对河套地理范围的叙述是:
2、“孤胆”黄河,挑战自然铁律
在北纬37度线以北的贺兰山脚下,黄河似乎本应该向低地处平直地流去。但是,他却做了一个常人难以料到的决定:他先是向东北流,继而向东流,再折向南流。
科学家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是树木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潜能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决定了游牧与农耕的分界——这界线大致与“胡焕庸线”重合。
然而,黄河大胆而意外的选择,挑战了这条铁律。从贺兰山到阴山脚下,黄河像一位单枪匹马、勇往直前的拓荒者,在沙漠和草原腹地造就了肥沃的河套平原。黄河的“几”字弯,让农牧界线向北突进了400多公里。
阳光中的柳拐沙头看上去很美,实则暗藏杀机。它是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在磴口交锋的战场:在近20公里的河段上,流动沙丘已直达黄河西岸。当然,磴口人并没有置身“战争”之外,这幅航拍图中的绿色,便是当地政府精心培植的“锁边”林带。
3、兵家必争风光无限
河套农耕文明的突起,
成为游牧文明中的一个闪耀之星,
加之地理位置微妙,这片富饶之地,势必将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汉书·地理志》在朔方郡窳浑城下有注文:“有道西北出鸡鹿塞。”在阴山西部最有名的古代戍口中,高阙戍以外就是鸡鹿塞了。鸡鹿塞的闻名与昭君有关,据载,它就是“昭君出塞”的那个塞。它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境内,地处狼山西端,扼守着哈隆格乃峡谷出入口。
西汉“河套四郡”
西汉武帝时期,疆域空前扩大,在数次反击匈奴过程中,控制了“河南地”——今天的河套平原重归中原王朝。强大的汉王朝在这里采取了设置了四个郡县,并实施修筑城池、迁民屯垦和军事屯田等一系列措施。农耕民族把先进的水利技术,从内地搬到塞外。
4、张锐锋浅论黄河&河套
一条奔流的大河为何不走最简单的捷径入海?深藏不语的造物主岂能不知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但是大多数时候,上帝仍然醉心于自己的各种复杂设计,便抛弃了这最简单的自然法则。
河套是黄河缔造的“农耕半岛”,它仿佛是上帝的试探性设计,让我们从中发现了农牧交错带上的一处历史奥秘。甚至从这里出发,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理由。
黄河的最美“逆行”
为农耕文明设计了河套这样的作品
这出乎意料的伟大“几”字,举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