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屋外冰冻三尺,屋里暖意融融。各色绿植散发着春的气息,人来人往间,欢声入耳、笑脸迎面,有解决了难事儿的舒心,有在一本书、一幅画里享受闲暇时光的开心,也有一杯热茶、一餐美食的暖心……走进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各个党群服务中心,这样的景象日日如斯。
“人民至上”的落点在哪里?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紧扣城市中心城区的优势,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擎,以大社区为阵地,把“触角”向民生问题延伸,疏通堵点、解决焦点、祛除痛点,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党建“一颗子”走活百姓幸福生活的棋路,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全盘棋”。
党建阵地“集成”变事务为“服务”
拿出颜料盘,摆好纸张,调色、构图、临摹……阿勒腾席热镇恩可社区的书画室里,王利“一笔一画”地享受着退休后的美好时光。但在退休前,她因“没有爱好”而恐慌了好久。未曾想,退休后一次在社区办事儿,偶然发现了自己有画画的潜力,关键是这爱好有了安放之处。
“每周两节课,越学劲头越足,而且学员中‘高手’很多,有会剪纸的、有会书法的,无形中学了好多东西。非常感谢社区给我们搭建的平台,让我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用。”王利说,她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时“收集”居民需求,给社区“点单”,让社区服务更精准。退休后的愁绪一扫而光,王利可谓是满血复活。
社区的具体功能是为居民服务,可怎么有效服务?一直是各地城市基层党建探索解决的难题。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集成化阵地,一社区一阵地,一阵地一品牌,社区彻底转变事务性观念,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为居民打造能办事儿、办好事儿、办实事儿的“红色驿站”。
阿勒腾席热镇一方面以打造红色社区、暖心社区、开放社区、融合社区、共享社区为主线,推动各个社区聚焦自身特点和短板,统筹辖区资源,构建社区综合党委机制,深化共驻共建,推行成员单位“轮值书记”制度,引领各领域党组织和服务主体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真正参与社区事务。并建立群众需求、资源供给、任务落实“三清单”制度,推行“菜单式”服务,“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群众线上“点单”,组织线下“上菜”。
另一方面,探索村、社区“一对一”帮带模式,将全镇的6个村级党组织和其他镇转移到社区居住的村级党组织与镇上的社区党组织进行联建,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联建活动,实现组织共建、阵地共享,发展城乡融合党建,促进村、社区党组织深度融合,让城市基层党建反哺、带动村级党建。
目前,阿勒腾席热镇已标准化打造1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起了“1+14+N”的党群服务体系,以1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链接1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N个小区、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站点,通过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巩固提升建设质量,创造更多从“基本型”到“暖心型”转变的服务新业态。
如今,这些“红色驿站”已成为服务群众的多功能一站式基站,党员学习、文体娱乐、创业培训等众多活动阵地以及公共资源、发展成果实现了全民共享,为群众提供了“有温度的服务”。
党员带头“入网”变治理为“自理”
来到王府路社区兴泰星园,一提起李志忠,小区里的人都竖大拇指:“这个老汉热心得很,家长里短解决不了的难事儿找他,他一定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
循着居民的指点,来到李志忠家,门上挂着的“党员示范户”牌子闪亮而显眼。“我是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大家服务,防疫、人口普查还有最近的‘两委’换届选举,我都想办法给大家说一说、讲一讲,政策讲清楚了,人们的心里就敞亮了。”李志忠说,他还是小区“红管家”队伍的成员。
2020年,王府路社区以兴泰星园小区为试点,组建了第一支“红管家”队伍,在93名党员中推选出15位党员代表,将小区的15个单元划分为15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配置”了“红管家”。
“楼栋‘红管家’将充分发挥宣传员、代办员、服务员、监督员、信息员、调解员、示范员的作用,把民情联系这张网织的更密,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为民服务无缝隙的目标,有效带动居民自治。”王府路社区书记贺小燕道出了“红管家”队伍成立的初衷。同时,通过张贴“党员示范户”标识,亮明党员身份,激励广大党员“集结”在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小小楼道打造成党建新阵地。
只有充分调动起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到社区共建共享中,居民的“自理”能力才能被深度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三治融合”才能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为此,阿勒腾席热镇建立健全镇、村(社区)、社(小区)三级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设置以镇为基础的一级网格1个,村(社区)二级网格22个,按1000人或400户为单位重新划分三级网格167个,在三级网格下又划分出若干个“微网格”。
三级网格里,“一个萝卜一个坑”,职责明确,分工清晰。但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党员带头进入网格,成为“润滑剂”和“稳压阀”,全维度帮助老百姓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党旗温暖“民心”变民声为“和声”
“小孩在上小学,也不能出去打工,自从社区办了这些暖心事以后,我参加了手工编织、羊绒衫和羊绒大衣的缝制,常年有活儿,有了稳定的收入不说,小孩儿也不误接送。”在阿勒腾席热镇新北社区,居民赵海霞一边忙乎手中的活儿一边说。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不变的初心。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当然要以此为遵循。
近年来,阿勒腾席热镇一直强调把民生实事项目和“社区暖心事”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梁柱”来抓,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以“社区暖心事”党建品牌为抓手,将村级服务与社区服务融合进行,将村居民的需求均列入暖心事项目库。将居住在社区的村民纳入到楼宇网格中,整合联建党员双服务、专业社工人才、志愿者等多元服务力量,利用暖心事信息化平台、手机APP等信息化服务手段,联动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先后共投资1104万元实施项目1708项,一大批困扰居民的急事难事得到有效化解。投资2003万元左右,在创业就业、健康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实施15项民生实事项目,“和声”的音质、音阶不断跃升。
“通过办实事,真正让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凝心工程、暖心工程,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民心上。”阿勒腾席热镇组织委员孟艳霞说,她举了一个例子,针对全镇转移农牧民、失地农牧民2.3万余人的就业难问题,各社区实施了“民生实事市民创业就业项目”,建立创业就业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强化政企“订单式”合作,大力发展手缝工“订单式”技能培训,带动了230余名居家妇女就业,发放工资近16万元;开展技能培训及引导性培训18期53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670个。2020年,8个村集体企业收入约170多万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非常之力,自成非常之功。一系列创新之举既丰富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又筑牢了基层党组织堡垒,让党和群众的距离缩短到了居民家到社区的几分钟路程,而党心和民心实现了无缝契合。
难怪恩可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桂玲会这样说:“就拿我们社区来说,成员单位多,资源也多,通过共建单位合力帮忙,很多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办了很多民生实事,组织了12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提供各种服务。公共服务提升了,老百姓怨气少了,社区自然更和谐了。”
阿勒腾席热镇的城市基层党建样板效应正在显现:党的组织、党的力量、党的工作实现了全覆盖,社区党建、社会治理、服务群众实现了三融合,社区管理更精细、阵地建设更规范,社会治理更高效。
党建花开,春色满园。在这里,党组织领导下的城市治理服务集成创新正在开辟出“善治阿镇”的新路径,而“人民至上”的幸福专列已经驰骋在快车道上。(记者 张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