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度。天刚蒙蒙亮,伍什家镇大北窑村村民朱海英就穿上厚厚的棉衣,去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托克托县牧场奶牛养殖基地上班了。
“我是牧场的挤奶工,每月工资4000块,还有五险一金和年假。我们两口子都是这里的职工,一年总收入有七八万,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如今,我们在县城里买了房也买了车,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现在的日子,朱海英滔滔不绝。
大北窑村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种养业为主,2012年以前村民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2014年被识别为市级贫困村。一方面是村里拥有耕地18200亩、荒地8000亩、林地2500亩,距呼和浩特市区只有54公里,交通便利;另一方面是村子种养业发展缓慢,村民增收途径有限。大北窑村究竟何去何从?
发展大牧场条件优越,成为村两委班子的共识。2012年6月,村两委班子多方协调争取,引进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托克托县牧场。牧场总占地900余亩,有沁乳牛舍2栋、特需牛舍1栋、后备牛舍3栋,牛舍总占地2.4894万平方米,目前饲养5000头奶牛,日产鲜奶69吨,年产牛奶25185吨。
优然牧场的引进,不仅使当地种养业链条延长,还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进程。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牧场打算承包土地种植饲草,实现部分饲料自给自足,以保障牛奶的品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联系牧场,商议土地流转相关事宜。在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先试先行,率先实施土地集中流转,引领村民将5800亩农田以每亩450元均价流转给优然牧场。为最大限度保障村民利益,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与牧场达成协议,提前给村民支付两年的土地租金,并且雇佣本村村民到流转地打工。
据村党支部书记苗海青介绍,全村已有16000亩土地流转给牧场,用于有机饲料种植。土地流转使像朱海英一样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全村目前有96名45岁以下的村民到牧场打工,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000元左右,并于2016年12月退出贫困村序列。
土地是否转开来,关系到乡村能否兴起来。据了解,为引导农村牧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区下发《关于引导农村牧区土地草原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20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800多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9%。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行为,我区发布了土地草原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促进土地流转公平、公开、规范进行,保障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引导土地流转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集聚。目前,全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中心或服务站1604个,为农牧民流转土地提供指导服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 实习生 马斌)
微评
一个“转”字活全盘
土地流转是推进土地集约化管理、有效促进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重要途径。有序推进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是优化农村土地配置、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区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连片规模化流转、集约化经营,以更大的力度激发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如今,我区通过土地流转,促成了一个个农业产业化项目,造就了一批批现代农业带头人,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我区一些地区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发展模式,为发展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在伍什家镇大北窑村,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托克托县牧场的引进,不仅使当地种养业链条延长,也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进程。地还是那些地,管理方法一变,就释放出巨大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