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耀辉:从医20余载,守护“小天使”的健康是职责所在
内蒙古新闻网  21-01-13 10:09  【打印本页】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钟耀辉为患者做详细检查  

患者所赠锦旗挂满墙壁

  自进入秋冬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步走低和温差变化,小儿感冒发烧进入高发期,到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就诊的孩子日趋增加,这让许多儿科医生忙得不可开交。

  在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儿科住院部,钟耀辉的身边围满了患儿及家属,他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每次在为孩子诊治时,他都会先用双手将听诊器捂热,再将它伸进孩子的衣服里。虽然患儿众多,但他依然有条不紊地一个接一个为患儿诊治,详细询问孩子的病情、量体温、听诊、写病例、开药,每项工作他都仔细、快速地完成。

  最忙的时候都顾不上喝水

  钟耀辉,1971年出生在内蒙古集宁,1993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后分配到集宁市中蒙医院工作,于1995年4月调入集宁市医院(现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至今。他常说:“我们接触的都是小孩子,是抵抗力最差、最容易生病的一类人群,把他们医好,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由于患者都是小儿,就诊室里哭闹的孩子、烦躁的家长让整个就诊氛围格外紧张,加上有些家长挤到就诊室,围在医生桌子旁等候就诊,室内环境显得更加杂乱嘈杂,这些都在考验着医生的耐心。但是这样的环境,钟耀辉似乎习以为常,心无旁骛地为孩子看病。

  “说实话,当儿科医生很累。我从医20余年的时间,有时候除夕夜还在看病查房,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都已经习惯了。”钟耀辉说。

  每天,从穿上白大褂那一刻开始,他就有看不完的患儿,他常用“一直在看诊”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为了节省时间,争取多看几个孩子,他常常忙得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很多时候快下班了,门口还有一大堆病人。其实,这也是很多儿科医生工作的真实写照。

  据钟耀辉介绍,自进入秋冬季节以来,儿科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加,集中在3-6岁的孩子。2020年12月24日一上午就挂了20个号,然而这还不算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40个患儿,从早上8:00-12:30期间一直看诊,最忙的时候都顾不上喝水,有时甚至一上午只上一次厕所,为的就是可以尽早还孩子健康,让家长放心。

  收到特殊的“礼物”,心里更踏实

  在钟耀辉的口中,他常常把孩子们比喻成“小天使”,他们纯真、可爱,为每一个家庭带来欢乐。然而,在“小天使”的心里,却不用可爱来形容医生,他们认为见到穿白大褂的就意味着要打针,所以来看诊的孩子几乎一进门,嘴里就嘟囔着:“我不要打针。”为了安抚孩子们的不安情绪,钟耀辉都会轻声细语地询问孩子身体哪里不舒服,让他们放下恐惧,更好地配合医生。

  从业至今,钟耀辉从来没有收过患者家属的红包,却收到了很多特殊贴心的“礼物”。

  在钟耀辉坐诊的办公室里,墙面上挂满了鲜红的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患者家属对他的肯定,也蕴藏着一个个故事。

  来自兴和县的李临是儿科门诊的“常客”,由于孩子经常感冒,一来二去就与为孩子看诊的钟耀辉熟识。时间久了,李临对钟大夫非常信任,孩子有一些小毛病就给他打电话,通过电话将症状告知,在医生的嘱咐下吃一些药,情况严重就来诊治,这为他省了不少时间。

  2019年2月,李临将一面写有“精湛医术传四方,高尚医德暖人心”的锦旗赠予钟耀辉,以此来感谢他的医者仁心。

  钟耀辉还记得在旧院区时,自己接到一个3岁的孩子,肺炎合并心衰,姥姥姥爷送过来的时候情况比较严重,必须要住院接受治疗。然而当时床位特别紧张,考虑到情况特殊,钟耀辉联合几个护士新加了一张床,让家属抓紧时间办理住院手续。由于诊治及时,8天后孩子痊愈出院,家属赠送锦旗以示感谢。

  钟耀辉常说:“孩子不像大人,很多症状或不舒服的地方自己不能清楚地告诉医生,所以给小儿看病耗时又耗力。”尽管不易,但每看好一个孩子,他总是比家属还要高兴,而看着娇嫩的花朵遭受病魔的摧残他同样比谁都心疼。

  “医生快救救孩子,快救救孩子……”一位男子抱着一个6岁的小女孩跑来医院,当钟耀辉赶到时,发现孩子高热惊厥,抽搐不止。

  见此情况,他立即与其他医生展开救治。好在家属送来的及时,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孩子停止了抽搐,渐渐睡着了。然而,正当所有人松了口气时,女孩血氧饱和度降低,再次全身抽搐。眼看情况不好,他立即拨打中心医院的电话,让患儿转院治疗。

  谈及于此,钟耀辉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哀伤,他说:“每位医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病人可以健康,看到小小的孩子遭受病痛的折磨,我们真得很心疼。”记者留意到,在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儿科住院部,墙面上粘贴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孩子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同样,这也是钟耀辉最大的心愿。(马莉)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