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伦贝尔草原到北京高校的课堂,都留下了他执教的足迹;从香港到台湾乃至南美洲的智利,都留下了他起舞的身影;
他热爱艺术,倾心于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作;他醉心于舞蹈,多次担任大型舞台剧的主角或领舞;
他培训舞蹈学员,辅导草原上的牧民们学习舞蹈,他能编、能舞、能唱、能教,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担任着多种角色——他就是高尔,鄂伦春旗乌兰牧骑的一名演员,一位执着于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事业的青年舞者。
足迹之一:艺术之路的起点
高尔走上艺术道路,几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成长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里,从小耳濡目染,对艺术的感觉与兴趣,随着他的成长不断加深、日渐充盈。
高尔的母亲白焱,鄂伦春族,国家一级演员,曾是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声乐队的队长。1984年,白焱作为鄂伦春族代表性歌手,在内蒙古自治区舞台上唱响了《高高的兴安岭》;18年后,高尔在2012年内蒙古卫视蒙语春节联欢晚会同样代表鄂伦春族唱响了同一首歌。高尔的父亲敖嫩巴特尔,摔跤运动员出身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民间歌手及词曲作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远方的娜尤》已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
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家属院,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正是高尔从小长大的地方。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高尔不知看了多少遍,对呼伦贝尔地区民族歌舞的热爱和兴趣也慢慢熏陶出来。
艺术氛围的熏陶,家庭因素的影响,似乎决定了高尔这辈子就是搞文艺事业的。
后来,高尔考入了呼伦贝尔盟民族艺术学校舞蹈班,毕业后进入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
足迹之二:《五彩呼伦贝尔少儿合唱团》
谈到自己的艺术成长道路,高尔多次提到了布仁巴雅尔先生和乌日娜教授夫妇,言语中充满了无比的感激之情。高尔说,“布仁巴雅尔、乌日娜两位老师,对呼伦贝尔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两位恩师,是我艺术道路上的指明灯、伯乐。”
高尔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潜力,是在无意间被两位艺术家发现并推荐给香港凤凰卫视台长王际言先生,从而使得高尔选入五彩少儿合唱团的教师组,作为舞蹈编排及表演。在此期间,在跟随布仁巴雅尔、乌日娜夫妇学习的同时,有幸地向教师组的鄂伦春族民间艺术家额尔登挂、曲云,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家阿尔腾桑,巴尔虎蒙古族作曲家乌日图那顺、鄂温克族民歌传承人乌娜、布里亚特蒙古族歌唱家道力金等呼伦贝尔地区优秀的艺术家们学习了呼伦贝尔地区民间音乐及舞蹈。
“五彩呼伦贝尔”少儿合唱团作为呼伦贝尔市五大文化名片之一,自2007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学习、排练及演出活动。曾赴呼和浩特、北京、深圳、香港、台湾等地演出。那段经历虽然是紧张而辛苦,但对于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高尔来讲是一个极其有意义而难得的学习机会,
足迹之三:游学乌兰乌德
2008年夏天,还是在乌日娜老师的推荐下,高尔前往俄罗斯乌兰乌德市贝加尔歌舞团,跟随俄罗斯著名舞蹈家丹德尔·巴德鲁耶夫学习埃文基(鄂温克)舞蹈,以及鼓舞、鹿舞、仿生鸟舞,也就是拟兽舞蹈。这次学习使高尔对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领悟与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高尔完成俄罗斯的游学,将与鄂温克、鄂伦春族有着亲源关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鄂温克)民间舞蹈带到中国,向国内的民间舞蹈爱好者和年轻的学员传授并带到了舞台上,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国内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内容。所以,高尔的这次赴俄学习,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足迹之四:参演《敖鲁古雅》
后来,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根河市政府邀请了高尔赴俄学习的导师丹德尔·巴德鲁耶夫,来到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编排了大型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高尔应邀作为舞剧男一号参与其中演了三年。先后在敖鲁古雅乡、呼伦贝尔市职工俱乐部、呼伦贝尔大剧院、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北京市保利剧院、深圳市保利剧院等地演出。
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演出之后,2011年,高尔开始为舞台剧的第二批青年舞蹈演员传授舞台剧舞蹈内容。当时剧组与呼伦贝尔市民族艺术学校合作,演员都是该校的舞蹈班学生。艺校是高尔的母校,回到母校教课,高尔心怀感恩,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对学生尽心竭力的传授辅导上。后来,这批演员加入《敖鲁古雅》剧组,在呼伦贝尔市职工俱乐部驻演两个月。
2010年,第四届国际民间舞大赛在智利举行,高尔随《敖鲁古雅》剧组前往智利参加交流,《敖鲁古雅》获得了团体金奖,高尔个人获表演金奖。剧组赴智利演出的舞蹈演员,全部出自高尔的学生。后来,这些学生陆续被各个演出团体聘请,走上了专业演出的道路。
足迹之五:执导《森林的呼唤》
光阴如水,静静流淌,淘洗着记忆里的种种痕迹。2013年,一场演出在鄂伦春旗文化艺术圈留下深深的记忆: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森林的呼唤》。
这是一台融民歌、民间舞蹈、民间故事、民族服饰于一炉的演出,多样化、全方位地展示了鄂伦春族的民间文化。
为了创作这台节目,高尔与母亲白焱做起了搭档。母亲白焱担任总导演,高尔担任执行导演。高尔担任编排组的主创,整台演出的民歌整理、舞蹈编排及表演、服装展演,无不倾注了高尔的汗水与心血。
为了原汁原味地呈现鄂伦春人的民间文化,这台演出全部由鄂伦春本民族的人来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森林的呼唤》一共启用了248个演员,90%都是鄂伦春猎民、民间艺人,少部分为旗乌兰牧骑专业演员。
为了创作编排这一台演出,他们把挑选演员的范围扩大到六个民族乡。高尔和母亲白焱带着人,前后用了3个月的时间,走遍了鄂伦春旗的各个乡,搜集素材,挑选演员。
这场节目中,选了60个鄂伦春族孩子做演员,高尔等人手把手培训这些孩子,使他们从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变成了可以登台演出的演员。小演员们完成了演出,演出也塑造了小演员们,排演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少同台,相映成辉。演员中最小的年仅6岁;而鄂伦春民歌赞达仁和萨满调演唱具有代表性的传人额尔登挂登台时,年纪已经80岁以上。
《森林的呼唤》排练成功后,除了在鄂伦春旗政府所在地上演,还深入到托扎敏乡、朝阳村等地演出。
这是一次反响非常好的演出,也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演出。高尔把自己近些年对于民间歌舞的积累和灵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高尔的艺术生涯而言,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足迹。
足迹之六:赴香港演出
《森林的呼唤》演出成功,高尔在其中出色的表现,引起了一位香港学者的关注,并促成了他赴香港演出宣传鄂伦春族文化之旅。
香港大学人类学教授赵式庆先生,从事鄂伦春文化研究已有近20年,是一位资深的鄂伦春文化研究学者。从内蒙古到黑龙江,只要有鄂伦春人的地方,他基本都走到了。
2013年,《森林的呼唤》正式上演时,赵式庆先生应鄂伦春自治旗政府邀请在阿里河镇观看了这场演出,他深受震撼,萌生了在香港搞一台舞剧,把鄂伦春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以演出的形式向外界宣传的想法。
于是,2014年,赵式庆先生在香港举行了一场鄂伦春族舞剧《猎人与蟒羿的故事》。由巴西导演乔安娜担任总导演,高尔担任执行导演并主演。巴西舞蹈家以及香港大学舞蹈系的女大学生一起登台表演。
从排练到演出,高尔在香港待了两周。
按照事先的计划,2020年的春节前,高尔再次去香港参加排演、交流;当年夏天,赵式庆带大学的学生和舞蹈团的演员过来交流。结果,因新冠疫情的发生,这两个交流计划暂时搁浅。
足迹之七:舞进宝岛台湾
2013年,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邀请北京著名舞蹈家李三虎创作了大型舞台剧《勇敢的鄂伦春》,高尔担任整台舞剧的领舞。
舞剧获得了极大成功,后来被当作鄂伦春自治旗的一张文化名片,多次去外地演出——
他们走上了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
他们走上了呼和浩特乌兰卡特的舞台;
他们走上了台湾高雄的舞台……
让高尔很难忘的是,在台湾高雄演出后,当地领导人吴伯雄接见了剧组领导及主要演员,并请大家喝茶。
足迹之八:走上中央民大的讲台
高尔近些年在呼伦贝尔民间舞蹈领域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院长姜铁红教授的注意。多年来,姜铁红一直致力于蒙古族舞蹈的教学。为了保护和传承呼伦贝尔优秀的民间舞蹈,他产生了将其纳入到高校教学之中的想法。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举行少数民族舞蹈英才班教学晚会和研讨会,高尔作为嘉宾出席。2019年11月16日至2020年1月4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邀请高尔赴京,开展蒙古族、三少民族舞蹈教学与交流;同时,与俄罗斯功勋舞蹈家阿尤西·谢尔盖一起,共同完成民族大学2018教育班学生的鄂温克族舞蹈及俄罗斯(埃文基人)民间歌舞教学。布里亚特的舞蹈和埃文基(鄂温克)舞蹈正式进入高校课堂,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高尔与阿尤西·谢尔盖相互配合,教学活动进展顺利,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领导的高度认可。
在开展舞蹈教学期间,适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校庆,高尔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出席了系列庆祝活动。
足迹之九:义务辅导牧民群众
高尔认为,他在艺术事业的成长离不开民间文化的滋养,他抱着一种感恩之心,想反馈、反哺滋养了他、充实了他的民间艺术。除了创编,演出和交流,高尔在民族舞蹈的培训方面投入了更多心血和精力。
高尔应邀在国内资深纪录片导演詹之黎先生亲自拍摄的民俗纪录片《布里亚特婚礼——“巴斯根乃那达慕”》的拍摄工作中担任舞蹈编排,在工作期间结识了众多纯朴善良的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歌手。从此,他经常深入牧区将从丹德尔·巴德鲁耶夫和阿尤西·谢尔盖两位俄罗斯布里亚特艺术家学到的贝加尔湖流域布里亚特蒙古人丰富的民间舞蹈传授给中国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人。
高尔的艺术经历十分耀眼,虽然跟随俄罗斯的著名舞蹈家学习过,也曾与巴西的舞蹈家合作过,演出的足迹延伸到北京、香港、台湾甚至智利,两度参加内蒙古卫视的蒙古语春晚,带着学生参加央视春晚,多次为重要演出担任舞蹈编导,并在高校进行教课,自己也经常在聚光灯下起舞,甚至拿过国际个人金奖,但本人依然非常谦逊和朴实。高尔说“民间舞蹈艺术成就了我,在民间艺术家面前我永远是个学生,我一生会心怀感恩之心。所以,不管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只要是我会的,我都要努力为其传承和发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表达了高尔对艺术的虔诚,对民族舞蹈事业的热爱。
这就是高尔,一个献身于艺术、陶醉于艺术的人;一个汲取了民间艺术的营养又反哺于民间艺术的舞者。(李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