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兵支书”风采展示之三把“副业”干成“主业”的赵云
内蒙古新闻网  21-01-20 22:24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赵云,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人,1997年参军入伍,曾连续三年被连队评为优秀党员,1999年退伍。

赵云

  退伍后,赵云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先后做过服务员,开过小餐馆,最终创立了商贸公司。如今的赵云拥有诸如鄂尔多斯市云瑞煤炭有限公司董事长、杭锦旗美丽乡村合作社总经理、内蒙古义方教育联合创始人等多个“头衔”,但最让他有成就感的却是“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党支部名誉书记”这个职务。

  昌汉白村位于杭锦旗巴拉贡镇的西北部,常住人口475户1580人,人均耕地不足3亩,以种植玉米和葵花为主,养羊和打工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是每个军人骨血中的性格,我虽已衣食无忧,但坎坷艰辛的创业经历让我更深刻体会到父老乡亲的不易。”赵云说,于是,一个带领家乡百姓脱贫致富的想法在他心中渐渐成型。由于自己做的是煤炭生意,所以从2010年底起,他便开始每年为家乡父老发放暖心低价煤。至今已累计发放暖心煤低价煤约3000吨,累计服务住户900户左右,为村民节省开支20万元。每到过年过节,他还会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物资。

  2017年,杭锦旗选聘一批有能力有想法、能干事的外出优秀人才回嘎查村担任名誉书记,赵云被聘为昌汉白村党支部名誉书记。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开手为家乡做点事了,说干就干,同年7月,赵云出资组织村“两委”和第一书记赴天津滨海新区考察特色农业种植和大棚项目,并与天津农特超市签订了订单购销协议。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又带领“两委”干部、第一书记赴陕西袁家村考察基层党建、家庭小作坊和乡村旅游项目;赴广州参加农畜产品博览会,将巴拉贡镇农产品打入广州市场。

  在第一书记的指导和帮助下,赵云创立了昌汉白村党支部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当时建设电商中心的目的只是想帮助村民给滞销农特产品找个销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农特产品销售得非常好,顾客非常认可,产品很快售罄。这让爱思考、爱发现的赵云又产生了新思路,“是不是我们的农特产品可以采取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种植?”于是赵云联合昌汉白村12户农户,于2018年成功注册“杭锦旗美丽乡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承包昌汉白村一直撂荒的集体土地,采取“村集体+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开始运营。全力打造昌汉白村开心农场和特色加工坊,注册了“昌汉白公社”农特产品品牌。

  为了让农特产品快速进城,进入千家万户,赵云还联系引进了内蒙古终点物流有限公司,在昌汉白村建设终点社区综合服务站,从此在昌汉白村也可以收发快递了!老百姓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立足农企利益联结模式,昌汉白村走出了一条以重点项目带动特色农牧业发展、以特色农牧产业发展丰富农村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年内通过招商引进涉农企业3家,成立专业合作社4个,带动贫困户24户66人。其中引进内蒙古科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企联营的方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企业负责承建。建设起来的科奇农业昌汉白村秸秆加工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主要生产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燃料等产品。项目建成不仅能让村集体每年实现收入5万元,还解决了农村牧区秸秆乱堆乱放问题,实现了秸秆加工综合利用,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依托盐碱河滩地,引进了内蒙古渲源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每亩15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61户农户3500亩盐碱地,建设起巴拉贡镇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展“稻田+养殖、稻田+体验、稻田+研学”,种植稻田画500亩、水稻3000亩,养殖螃蟹和草鱼2万斤。该项目既推广了盐碱地水稻种植,又助力了昌汉白村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昌汉白村立地条件优势,引进山东蔬菜种植公司,建设300亩昌汉白公社特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其中昌汉白村一社成立杭锦旗绿油油专业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农户土地,与山东蔬菜种植公司联合开展菜花、西蓝花和甘蓝菜等特色蔬菜种植,同时动员流转土地农民就地打工就业,月收入可达3000元。除此之外,公司还联合合作社积极开展试点订单蔬菜种植100亩,以每斤0.6元保底价格收购,每亩产出蔬菜6000斤,每年种植两茬,每亩可实现纯收入5000元。作为昌汉白村党支部名誉书记,村中的发展赵云功不可没。165户贫困户终于都脱贫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倍增,由2016年的6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50万元。

  2018年,赵云组织种植订单甜糯玉米100亩,带动贫困户30户;种植无籽西瓜40亩和华莱士瓜40亩,带动1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并且与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20家采购方签订销售协议,签订金额达500万元。

  虽然昌汉白村党支部名誉书记并不是赵云的“主业”,但他却干得顺风顺水,乐此不疲,每当看到又为贫困户解决了困难,为家乡父老干了实事,他心里就觉得特别充实,满满地成就感。赵云总是说:“信任不可辜负,要做就做得最好。带领乡亲脱贫、帮扶战友致富是我的人生情怀,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