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既要回得去也要走得出来(点赞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21-01-29 13:2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有着“使鹿部落”和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之称。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神秘又陌生的。鄂温克族小伙古木森产生了记录日常生活,通过网络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传统使鹿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习俗的念头。于是,他以“古先森”为网名,时常出现在网络平台,古木森和他的30多头驯鹿,还有铁锤、敦敦两条爱犬,甚至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儿子也成了“网红”,吸粉点赞无数。(内蒙古日报)

  近几年,有不少像古木森一样外出求学后回家乡创业的鄂温克族年轻人,他们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古朴独特的传统文化特性,在政策扶持下,大力发展观光、体验、研学、手工艺制作等旅游项目,把农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场景以及农耕文明的历史起源,都变成了旅游资源。

  使鹿人放下猎枪,告别原始,走出大森林,不再延续属于他们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过上现代化的生活。随着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地,他们保留、提取、传承文化与经营创收相互融合,让怡然、静谧的生活,成为一种营收资源。为实现传统猎民生产生活的彻底转型,让他们敢于走得出来适应新的环境,彻底打破了猎民单纯依靠驯鹿养殖的产业发展结构,同时吸引无数来自各地的游客观光体验,把原本落后的乡村渐渐打造成了可以回得去,走得出来的故乡。

  乡村振兴,既要生态宜居新农村打底,凸显绿水青山之美、魂牵梦绕之情,让外出求学的年轻人有回得去的动力与机遇;乡村振兴,也要培育新型农民,打造金山银山之福、安居乐业之幸,让更多的本土特色文化成为吸引游人驻足的风景,成为传承与发展特色风情的经济支撑。如此,才能更好地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张莉)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