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云 党报联盟连连看】乌海:让市民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内蒙古新闻网  21-02-01 12:25  【打印本页】  来源:乌海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0年,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坚守生态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建设,生态环境逐步提升。如今,行走在步道、公园里,处处都是景致。“空气好了、环境美了、绿地多了”已成为越来越多乌海人的切身感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环境改善成果,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市民周晓娜对记者说:“现在处处都是绿荫,天空也越来越蓝,空气也越来越好,在这样的城市生活感觉很惬意。”

  造林植绿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2020年,乌海市通过择空补绿、拆迁建绿等方式增加绿量,以节约化、人性化、色彩化、品质化、精细化、智能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品质提升工作,打造绿色、宜居、和谐、美丽乌海。

  ——在机场入口、世纪大道路口节点、110国道、滨河景观带等处种植各类树木6万多株、各类花灌木23.65万株、地被花卉及草坪38万多平方米;

  ——完成了乌海湖东岸73.5万平方米的花海播种、绿化给水管网安装及维护工作,累计培育草花育苗20万株;

  ——完成了217省道绿化建设任务,种植乔灌木9.3.万株、地被1.8万平方米;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推动绿色发展,共享美丽乌海”为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义务植树达21.3万人次,植树75.5万株。

  “我们经常相约到公园跑步,现在咱们乌海适合跑步的好地方还真多!每天早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路旁随处可见的树木花草,一整天的精神都提起来了。”跑步爱好者艳芳说。

  为给市民带来永久性的绿色福利,乌海市着力打造“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并按照“绿随路延、一街一景”的建设原则,在道路两侧设置20米至50米宽的景观绿带,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景、冬青”的绿化格局。数据显示,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06年的29.22%增长至目前的43%,公园绿地面积由2006年的379.47公顷增长至1094公顷。

  如今,绿,已成为这座生态之城的主色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全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乌海市也因此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首站,黄河穿城而过,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应运而生。每逢夏秋季节,乌海湖面便热闹起来,快艇游轮在湖面上划出涟漪,或是乘着游船游湖,或是欣赏满眼的湖光山色,游客和市民们尽情感受着“来沙漠看海”的独特魅力。

  一望无际的绿色,苇草间鸟儿在自由飞翔……夏日的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举步见塘,抬头见苇,水草丰美,百羽竞翔,水吟鸟唱,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为保护好这一段黄河的生态安全,乌海市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实施黄河乌海段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节约集约、区域协同一体、黄河文化保护等六项工程,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乌海市先后实施甘德尔山沙坡花草带绿化、黄河库区大坝绿化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开展黄河清淤、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加大涉水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植树造林、矿区环境整治和禁止向黄河排污,如今黄河乌海段水质达到Ⅱ类水体,龙游湾湿地成为近百种10万余只候鸟的乐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时期,乌海市提出,”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谋划,全力推动,务求实效。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节约集约、区域协同一体、黄河文化保护六项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后,乌海市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乌海,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