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邢茹的非遗面塑很紧俏
内蒙古新闻网  21-02-13 08:4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走进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东达山邢茹非遗面塑工作室,一股清香的蔬菜味扑鼻而来。原来,一锅蔬菜口味、生肖牛造型的花馍即将出笼。过年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之一,精美的花馍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面塑非遗传承人邢茹这段时间一直很忙碌,在她的巧手揉捏下,一个个普通的面团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造型独特的艺术品,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许多人慕名前来或网上订货,花馍有些供不应求。

  “做花馍比较费时,发面、揉面过程就很讲究,面一定要揉得筋道。用揉、搓、捏、拽、剪等多种手法,再经过蒸制、晾晒、着色等环节,做好一锅成品大概需要5小时。”邢茹告诉记者,她正做的花馍是用各类蔬菜汁和的面,花馍中夹带的五种颜色寓意着五福临门、五谷丰登。今年是牛年,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小牛的造型。“踏鼓击春”“抗疫牛”“俏皮花牛”“元宝牛”等,不同的造型有着不同的寓意。在不同的传统节日,她还挖掘不同的面塑文化,根据客人的需求,蒸出造型各异的花馍制成礼盒销售。

  邢茹介绍,越来越多的人看重春节蒸花馍的传统习俗,都想在节日期间讨个好彩头。花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观赏,又能食用,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年春节,她的工作室接到的订单比以往增加好几倍,每天的销售额能达到3000元左右。订单太多,她便邀请周边乡村的居家妇女一起来做花馍,既能减轻自己的压力,还能增加居家妇女的收入,同时也拉动了东达沟村的旅游经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吕学先 实习生 杨培霞)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