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发挥聚合优势打造纺织产业新业态
内蒙古新闻网  21-02-23 12:01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绒毛纺织产业是红山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红山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发挥聚合优势,增加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促进绒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赤峰地区的“纺织产业集聚地”。

  在昭乌达绒毛市场体验中心,不少顾客正在选购新上市的羊绒制品。这里包括工厂体验、绒毛交易、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多个中心,是集绒毛仓储、代理加工、展示、批发、交易、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绒毛交易市场。

  近年来,红山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启动退城入园项目,将与绒毛纺织产业相关联的企业搬迁进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行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补齐发展短板、增强保障能力的绒毛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形成绒毛纺织产业抱团取暖、合力发展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通过推行放管结合、跑办帮办、组织银企对接等服务举措,解决绒毛纺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传统绒毛纺织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纺织产业园建成面积已达1.2平方公里,共有昭乌达羊绒、圣伦绒毛、东黎羊绒等8家企业,资产总计19亿元。各企业生产的毛纺织品及皮革制品远销英美日韩等19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红山区依托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让绒毛纺织产业焕发新活力。在东荣羊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心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在对新研发的羊绒制品专用养护剂进行最后的检测,新产品预计在今年年底与消费者见面,将填补我市在羊绒制品养护剂方面的生产空白。东荣羊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的中心实验室,不仅对羊绒产品的手感、功能、颜色等方面进行研发探索,还会与国内外相关行业联合进行羊绒制品的标样制定。

  通过建设实验室、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高端定制、创建品牌等方式,红山区的羊绒生产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目前,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纺织产业园已形成集梳绒、纺纱、织造、染整、制衣及产品设计、研发、展示、设备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年产能可达羊绒服装产品600万件、皮毛一体鞋靴150万双、纺纱能力5万锭、织布能力500万米,纺织产业已成为红山区主要出口创汇产业。(记者 宋玉静 特约通讯员 刘东鸣)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