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从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出发,沿233国道蜿蜒前行,30分钟后到达西拉木伦河畔的联丰燕窝新村,袅袅炊烟飘出浓浓年味,高天阔地尽显山川锦绣。迎着落日余晖,在走街串巷入户中打开一幅人和家富村美的幸福图景。
这个曾处于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的贫困村,易地搬迁至此四年来,走过一条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之路。人心齐,泰山移。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下,这条向着希望、向着富裕、向着未来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农历腊月,天寒人心暖。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54岁的贾国林何曾想过,多少年来一贫如洗的日子会变成今朝这般年丰岁稔。这几天,他和老伴儿商量着进城置办年货的事,春联、鞭炮、牛羊肉、青菜、糖果等一样都不能少。
贾国林告诉记者,从村里到经棚镇交通畅达、路程不远、往返方便。如果没时间去,还可找村里代买,只要列好清单,村干部就会送货上门。
我们跟随村支书任存生的记忆将时间的镜头拉回2014年,彼时,联丰村310户987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户248人,人均年纯收入低,贫困发生率高达25.1%。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成了联丰村所在地经棚镇党委、政府最要紧的大事、最迫切的任务。
在倾听民意和多方论证基础上,经棚镇党委经过科学规划和综合研判,决定借助扶贫移民搬迁政策将困苦的村民搬出大山。2017年10月,一个占地1075亩,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室、幸福互助院、村民休闲广场一应俱全的移民新村落成,8个贫困村民组149户321人喜迁新居。
安居有了保障,发展才是根本。在建设移民新村的同时,镇党委按照“培育主导产业,引进主打品种,研发新型产品”的思路,同步建成850亩食用菌产业园区。
贾国林同其他贫困户一样,搬迁后分得菌棚3栋,老两口虽忙碌一年,内心却是满满的获得感:“这几年的收入不知比从前多了多少倍,好的时候一年下来纯收入五六万元。”
有了产业支撑,村民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食用菌产业项目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为联丰燕窝新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契机。村里成立了公司,建设食用菌采摘美食园、游客体验园、灵芝观光采摘园,部分村民经营起农家乐,乡村旅游成为联丰燕窝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远近闻名的“蘑菇村”,已然成为克旗产村融合的典范,初步实现产业化发展、社区化管理、生态化乡村的新型村镇发展模式。(记者 宋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