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方便快捷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选择,虽然现在实名登记、行程跟踪等措施为网约车增加了安全系数,但近来网约车事故频发,相关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乘坐网约车如何保障安全,成为当下热议话题。
【事件回顾】
2018年5月6日凌晨,祥鹏航空的空姐李明珠下班后从机场乘坐滴滴顺风车回家,途中被司机杀害。
2018年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调查】超九成受访者要求加强审核
记者通过网络进行了一次“关于网约车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6.08%的市民曾乘坐过网约车,并且认同网约车让城市出行的等待时间变得更短、服务体验更好。
受访者曾听说过或遭遇过网约车安全问题有哪些?73.53%的市民选择了人身安全问题,48.04%的市民选择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31.37%的市民选择了伤亡交通事故问题,29.41%的市民选择了资金财产安全问题,8.82%的市民选择了权责纠纷问题,其他问题占21.57%。
除了担心安全问题外,接受调查的市民碰到的网约车问题还包括:有44.12%的市民表示司机不熟悉路线或绕远路,33.33%的市民曾遇到过平台显示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的情况,6.86%的市民曾遭遇司机拨打骚扰电话或发送骚扰短信,有27.45%的市民表示未遭遇不良情况。另外,有81.37%的市民认为网约车安全问题与网约车平台制度是否完善有密切关系。
那么受访者认为该如何提高网约车的安全性呢?多选项中,97.94%的受访市民认为要对网约车辆、驾驶员进行审核与监督;82.47%认为要加强对乘客保护与安全保障;77.32%建议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评价体系,驾驶信息平台建设;68.04%认为要完善相关保险;64.95%要求对服务价格进行监管,打击欺诈等现象;43.3%要求加强乘客的安全教育,其他占10.78%。
从调查结果来看,网约车服务受到欢迎的同时,受访者也对网约车的安全问题高度关注。随着网约车负面事件增加,市民呼吁网约车行业必须规范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点】如何让网约车更安全
专家:形成安全前置的防范机制
针对车辆、人员和平台。其中,对车辆准入门槛、维修保养等要求是保障参与运营车辆的安全前置机制;
对从业驾驶员的的驾龄要求、身份验证、有无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及重大交通违章等要求,是服务人员的安全前置机制;
而平台的安全前置机制则是,要求其承担承运人责任及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必须编制及坚定不移地执行各种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否则将要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承运人责任。
在网约车行业监管方面,现状网约车经营行为的监管仅依靠交通部门采用约谈和罚款,无法有效制止网约车企业的非法经营行为。随着交通运输部一系列关于网约车管理的政策发布后,多部门联合监管成为大势所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示】使用打车软件出行时的对策
1.尽量不要打车去人少偏僻的地方,尽量要求司机走照明能见度好、行人车辆较多的路段。
2.深夜打车最好结伴出行,尽量不要单身出行。
3.上车前最好给家人或朋友打电话或截屏转发网约车车辆信息内容。
4.上车后要注意尽量不要与司机发生争执,以免发生意外。
5.要随时注意行车路线,不要始终玩手机或是睡觉。发现行车路线不对时随时提出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6.不要与陌生人拼车,以免遇到不法分子或遇到司机与不法分子合伙设局。
7.自卫时可使用车内物品充当武器,例如座位头枕和随身钥匙。
8.发现情况不对时应立即报警或者求救。
9.女生尽量不要坐副驾。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 孙静华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