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派出法庭的女法官,王荣总是用善良、细腻、温情感化身边的每一位当事人。四年来,王荣共受理案件470件,办结案件461件,结案率97.87%,调撤率为100%,无评查不合格案件,无超审限案件,极大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2019年,她撰写的司法建议曾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司法建议。
以学为基练本领
人们把法官视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法律的“守护神”。打铁先得自身硬,参加工作八年以来,王荣从不放过任何学习提高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经常从网上收集案例进行学习研究。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总是利用工作间隙找庭长和业务精通、审判经验丰富的同事一起研究、探讨。
2017年,王荣被任命为员额法官后,开始独立承办案件,办理许多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她所承办的案件调解率高、服判率高、上诉率低,获得了单位领导、同事及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以理服人解难题
王荣每天除了审理各种民事案件之外,还和庭长及庭室干警一起下乡送达、宣传、开庭。她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更近距离地了解当事人的困难和需求。现在,辖区群众把她视为“法律知心人”,基层组织把她作为“法律顾问”。
在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原告的近亲属翟某搭乘被告刘某的车回家,途中与池某驾驶的重型货车相撞,导致翟某当场死亡。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池某负事故主要责任,刘某负次要责任,翟某无责任。翟某近亲属原告与池某及保险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后,诉至法院要求刘某赔偿剩余部分24万余元。刘某接到法院传票后,非常委屈,认为好心送同事回家,没想到发生事故,现在还要承担责任赔偿。经过开庭审理,在双方对事实没有争议的情况下,王荣建议双方考虑调解。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原告也不是为了赔偿款,而是心有不甘,家里的顶梁柱去世对家庭打击非常大,而被告刘某家庭经济负担很重,而且和翟某既是同事也是朋友,愿意赔偿但是鉴于经济情况没有足够的赔偿能力。王荣经过反复地劝解、协商,希望双方不要感情用事,理性面对解决问题,能够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终于消除误解。
以情感人消误解
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中,民事案件千头万绪。作为女法官,王荣总是用温情感化身边的当事人。
在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中,原告是年过80的老父亲,被告系其三名子女。原告年岁已大,身体也不好,老伴去世后,因无人照顾其生活起居,到养老院继续生活。三名子女在照顾和负担老人的赡养费上发生矛盾,互相积怨,以致最后谁也不愿意承担照顾老父亲的责任。王荣了解得知,三名被告并不是和老父亲有矛盾,认为家事案件调解解决,更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和赡养费的执行。于是她从老父亲与三名子女的关系入手,从法律上讲三被告有赡养老父亲的义务,从道德上讲赡养老人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虽然三位被告都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从道德情理上都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王荣由此找到突破口,认为各自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部分,原告的诉求就得到了满足。之后,她从各自的经济条件、情感因素分析,并让各自陈述不满和怨恨,化解三姐弟之间的误会。经过一上午的陈述、调解,三位被告终于释放了沉积在心中的怨恨,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记者 郝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