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过年包括迎年、贺年、闹年一系列民俗活动。元宵节是年节的高潮,俗称“闹元宵”,也是中国的“狂欢节”,有观灯、赛灯及各种娱乐盛会,彩灯上均装饰有各种内容题材的民俗剪纸。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在扎兰屯市,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叶梅,剪纸已经48年了,2021年辛丑牛年元宵节,她带领孩子们动手做剪纸花灯,体会浓浓的中国年味。
都叶梅说:“我叫都叶梅,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今年做剪纸已经48年了,元宵节来临之际,我想带领孩子们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用花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最有民间特色的年味,民间特色的元宵节。”
在课堂上,都叶梅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古代花灯制作所需的材料,现代为了节约环保采用废弃纸壳做新型花灯。
都叶梅跟记者说:“我制作花灯是用我们小时候最传统的制花灯的方式,因为过去制花灯的材料易得,现在不易得,就让孩子们废物利用,用纸壳制作,材料易得,好做,孩子们易得。”
15岁的都子旭说:“快到元宵节了,我想做个花灯送给老师。”
11岁的靳国昊把滑雪放在了他的花灯上,他说明天要带着花灯去滑雪。
10岁的李娜她希望能把这个传统分享给大家。
15岁的靳国君希望通过花灯给大家拜年。
通过动手制作剪纸花灯,孩子们体会到了浓浓的新年味道,也将剪纸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