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脱贫点绿成金
内蒙古新闻网  21-02-26 20:4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大圐圙梁村将秸秆加工成饲料。

  “多亏了村里实施了土地改造,不但让村集体经济有了增长,更让我们村民在这个山旮旯闯出了一条生态富民路。这不,我家的3亩地经过改造种植高粱后,现在时增产又增收。”家住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圐圙梁村的村民周开应,提起村里实行的“坡改平”项目就赞不绝口。

  周开应口中的“山旮旯”,是过去大圐圙梁村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该村位于龙口镇东部,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山,沟壑纵横、垣坡连绵、地形破碎,全村耕地面积为5800亩,但土地水土肥流失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生产模式单一落后,村民深受穷困困扰。

  2018年,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圐圙梁村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坡改平”项目,将430亩坡地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土地具有了保水的作用。接着,该村又改善种植模式,在2019年整合38户200亩改造后的耕地,种植订单高粱,首年就迎来了开门红,亩产达到了1000斤。

  “土地整合改种高粱后,每亩地能比原来种植玉米多收入320元,这3亩耕地每年就能增加960元收入。因为高粱是优良原料,村里又建起了加工厂,我去打工每个月还能有1800元的收入,而且还能拿到加工厂的分红。”周开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2020年9月份,大圐圙梁村又投建了300平米的肉牛养殖区,并通过考察引进了34头西门塔尔肉牛,成立了又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一来,高粱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养殖没有一点儿浪费。

  “以前,由于村子里发展养殖的比较少,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一到春天就大面积焚烧,如今,村子已经形成了种、养、加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庄稼秸秆得到有效利用,既有收入,又保护了村子的人居环境。”周开应说。

  打生态牌,谋致富路。近年来,在林业草原生态扶贫工作推进组的推动下,我区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实现增绿增收双赢。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林业产业项目,采取聘用生态护林员等措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了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2016年以来,全区安排80%以上的国家和自治区林业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到贫困旗县,累计投入贫困旗县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资金38.1亿元,国家公益林补偿资金62亿元,带动8万名贫困人口受益。

  同时,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开展特色经济林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和庭院果树经济等产业,共带动1.5万名贫困人口增收,人均增收1900元。累计选聘3.17万名贫困人口护林员,人均增收超过6000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慧玲 实习生 赵冬霞)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