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阿拉坦仓亮相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他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作为一位从内蒙古牧场走出来的大学校长,从小就生活在多民族的内蒙古高原,在您的生活经历中,您看到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是怎么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
面对记者的提问,阿拉坦仓重温了那段为哺育好“国家的孩子”,草原母亲用无私奉献,书写跨越地域、血脉的传奇故事。他说,去年疫情期间,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孤儿们向内蒙古捐款捐物,回报草原。在他们心中,内蒙古是他们永远的家,内蒙古的“额吉”是他们最亲的母亲。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阿拉坦仓的成长史就是最好的印证。博士毕业后,阿拉坦仓婉拒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盛情挽留,毅然回到内蒙古。多年来,阿拉坦仓带领师生在数学尖端领域研究上不断取得成果。
“如今,内蒙古不仅有辽阔的草原,更有繁华的都市和飞驰的高铁。”阿拉坦仓为家乡的变化自豪。
有一种深情叫民族团结一家亲。阿拉坦仓介绍说,内蒙古师范大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蒙古族,汉族和其他民族学生占三分之二。无论哪个民族的学生遇到困难,其他民族的同学都会积极相帮。比如,目前就读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蒙古族同学身体有残疾,无法行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同学便会主动帮助他、照顾他。在内蒙古,民族团结的故事代代相传。不同民族的年轻人琴瑟和鸣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委员通道”上,阿拉坦仓的话语勾勒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画面。(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及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