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校园贷:“偏门”要堵“正门”要广
内蒙古新闻网  21-03-23 21:0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针对近期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诱导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的现象,国家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也出台有效措施,通过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来规范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同时在通知中也明确提到,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事实上,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相关部门也曾于2016年至2017年印发过相关通知,以求彻底解决校园借贷问题。当然,伴随网络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运用,近年来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尤其是以低门槛借贷等方式的出现,使得许多大学生在面临旺盛消费需求时,往往不能做到克制自律、理性谨慎。因此,一些大学生仅依靠身份证、学生证就能轻易办理贷款,但让人揪心的是,恰恰是这种低门槛的贷款方式,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无序消费和恶性循环。

  当然,资金流转方面早先较为常态的负面现象即是信用卡的恶性透支与随意滥用,但是相关部门在禁止信用卡进校园后,金融服务却没有及时跟进,这也就给流行于校园的诸多“套路贷”留下了更多成长的余地。而较为被动的是,因一些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以及相关学习培训等,对于资金的需求都较为旺盛。因此,在关上校园贷“偏门”的同时,对于大学生贷款的正常需求,我们还是希望看到能够以国家层面,去打开更多更广的方便“正门”,通过增加正规银行信用贷款产品的供给,进而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而让我们欣喜的是,现在已经有部分地方开始筹划以科学规范的方式,来向大学生投放消费信贷,如此,这就不仅能满足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需求,同时也让各路校园“套路贷”无路可躲。(王美花)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