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康巴什区:以生态为底色 展现“生态+文旅”新魅力
内蒙古新闻网  21-03-26 10:03  【打印本页】  来源:鄂尔多斯新闻网

  以生态为根,打造花园城市;以生态为魂,引领时尚生活;以生态为体,激发文旅变革。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旅游不是看身边的风景,旅游就是这里的生活。

  从建设伊始,康巴什区的建设者就坚持低碳环保、生态宜居,将建设“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态型城市确立为城市的发展战略之一。如今,康巴什区以绿色彰显城市风采,用鲜花装扮靓丽城区,在城中匠心雕琢园林园艺,在城郊打造烂漫花海,造就了一幅诗意园林景观图,让城市生态旖旎如画。

  如画城市。(摄影:刘宏宇)

  在康巴什区,依托绿色底色,“生态+文旅”也被重新定义,打造出了文旅融合的“康巴什样板”,开启了绿色时尚的新征途。

  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松茂柳长,曲径通幽;拾阶而上,一步一景……每年夏天,傍晚一到,千亭山文化景区总会迎来不少市民游人。沿着黝黑的沥青公路蜿蜒而上,路两旁尽是茂密的树木绿草,清风拂过,鸟叫蝉鸣,让人心旷神怡。

  北有千亭山绿廊屏障,南有乌兰木伦湖环抱萦绕。在暖阳中,乌兰木伦湖水悠悠流淌,波光潋滟的湖面、巧夺天工的大型壁画、特色鲜明的景观广场……漫步其中,美景如画,正所谓水净映照景色,水美润泽生态。

  伴着夏日和风,登上伊克敖包,俯瞰康巴什区,整个城市绿意盎然、五彩斑斓,各类公园广场均衡分布在全城的街边绿地,市民移步皆景,徜徉绿树花海。成吉思汗雕塑广场、蒙古象棋广场、亚洲雕塑艺术主题公园、爱拥公园、森林公园等31个各类民族特色主题公园、休闲文化广场,将康巴什区打造成一个会呼吸的生态大公园,把绿荫、清风、花香、鸟鸣,送到了市民游客身边。

  公园绿地,像一颗颗被绿色和花海装扮的珍珠撒落在草原新城康巴什,无一不是广大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的热门之地。目前,康巴什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6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1%,基本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见花”;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一系列殊荣。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城市景观,夯实了康巴什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宛若“江南水乡”。(摄影:刘宏宇)

  “每年春夏我都要来度假旅游。这里像江南一样的生态环境非常美丽,走在公园里竟然能看到野生兔子,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来自北京的游人孙浩说,康巴什区的生态建设,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北方黄沙肆虐的传统印象。“我相信,康巴什优美的环境能够切实体现绿水青山的全域旅游优势。”

  “我对康巴什一见钟情,非常喜欢。”从2011年第一次到访,西安市民赵燕已是第五次来康巴什区。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她惊喜?“康巴什的市容市貌在过去的10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康巴什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绿色公园城市,出色的生态建设令人惊叹。”她高兴地说道,虽然现在还是春天,绿色还未将这座城市铺满,但无论哪个季节,公园城市都让这里的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水绿相间、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和“人、城、水、绿”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画卷,共同组成了康巴什区如今的“生态+文旅”名片。但砥砺奋进的康巴什人从未停下脚步。

  今天的康巴什区,继续以绿色为理念,以文化为积淀,以生态为特色,通过将绿色生态建设与商务、度假、健身、研学、游乐等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全方位为康巴什区文化旅游名片增添内涵。

  街边小景。(摄影:刘宏宇)

  2021年,康巴什区将继续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价值,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水上经济”,继续办好中国赛艇大师系列赛、国际龙舟邀请赛等活动,推动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以花为媒,做强“芳香经济”,举办首届“花样康巴什”系列活动,精心打造一批主题花田花海,办好杏花桃花节、郁金香花展、牡丹文化节、薰衣草文化节等,让芬芳花香成为吸引游客的“强磁场”,把康巴什区打造成为市民眼中的“诗和远方”。依托苗圃基地开办鲜花集市,筹办园艺博览会,努力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水清碧如黛,柳绿随风舞”。美丽的康巴什区正以独特的“生态+文旅”发展模式,展示着绿色时尚的新形象。

  (作者:温雅朱世超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