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一往无前开新局| 走上高高的兴安岭
内蒙古新闻网  21-03-30 16:47  【打印本页】  来源: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

  开栏语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内蒙古全局工作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内蒙古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要求,实践杂志社全媒体、“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开设《践行嘱托一往无前开新局》专栏,展现全区各地深入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开拓建设现代化内蒙古崭新局面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万里绿色长城”。参加今年的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内蒙古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图片林海日出。(摄影:于霄辉)

  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全区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抓发展方式转变、抓发展绿色转型,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备受鼓舞。周义哲是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一名林业工人,当了35年伐木工后,他响应国家政策成为护林员。

  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周义哲向总书记汇报了内蒙古大兴安岭近年来的绿色发展成绩:“据测算,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6159.74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一本明白账。”

  听到这里,总书记高兴地说:“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 “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中国森林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内蒙古最大的一片森林,在大兴安岭。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山上是无尽的林海,山下是茫茫的草原。镶嵌在祖国北疆之巅的大兴安岭,宛如巍峨的绿色长城,守护着东北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安全。

  图片布旗外站天池。(摄影:王凤琦)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最大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拥有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自然生态系统。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广袤的绿水青山。

  2015年3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自此,林业人放下斧头和油锯,从狭义上的“伐木人”转变为广义上的“务林人”。

  图片2015年3月31日停伐仪式现场。(摄影:张旭)

  面对“无木可伐”的新生活,大兴安岭林区审视自身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在坚守生态资源红线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经济林、碳汇等产业的“1+N”全新转型思路,彻底转变林区“独木撑天”的格局。

  内蒙古大兴安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中国冷极湿地天然博物馆”的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我国寒温带针叶林最具代表性的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拥有熔岩中的杜鹃花海的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距中国冷极点最近的村落——中国冷极村……

  莫尔道嘎白鹿岛秋色。(摄影:李任滋)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杜鹃花海。(摄影:沈元发)

  依托绿色宝库,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旅游业风生水起,林区人摸索出一条转型跨越的新路子。

  位于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的517工队,原本是根河林业局的一个木材生产工队。

  在原517工队最后一个作业点上,2015年,14名职工集资建起一座帐篷主题酒店。

  极寒冰雪体验。(摄影:何康红)

  酒店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曾经的集材工、油锯手、清林人,变成了厨师、服务员、讲解员。

  在林区各地,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特色养殖、食用菌种植、经济林果种植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无数,放下斧头的林区职工成为转型发展的受益者。

  面临停伐阵痛,惟有勇立潮头。

  从昔日伐木人变为创业者投身林下产业发展,到职工群众探索发展“旅游+种养殖”产业,再到实现首笔林业碳汇交易,内蒙古林区产业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一个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社会和谐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呈现在世人面前。

  迈步新时代,林业人初心不改、奋发而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他们扎根林区,默默坚守,将绿色接力棒代代相传,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接续奋斗。(作者:高旭天)(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