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区上下牢记嘱托,奋力将独特的气候、物种、区域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蹄疾步稳。
3月22日上午,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在北京发布。这是全国首支粮食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一组组数据让人兴奋不已。
2020年,粮食产量达732.8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七连丰”。粮食生产、粮食购销、综合保障能力分项指数显著增长,成为驱动总指数上升的重要因素。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两增两减”,大豆、玉米、水稻、杂粮杂豆面积增加,马铃薯、小麦面积减少。内蒙古还是我国马铃薯五大主产省区之一,2019年薯类产量达到139.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20亿元。
粮食净调出量由2015年的约30亿斤增加到2019年的约200亿斤,粮食净调出量增长了6.72倍。到2019年,内蒙古粮食调出量指数显著上升,达214.29点,较基期上涨114.29%。这表明,内蒙古销往区外的粮食越来越多。
“指数化”语言,反映出我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情况,也再一次证明我区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
“当前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不违农时地谋划好组织好各项工作,加强农机、农资、种子供应储备,研究搞好市场供需调度和产销对接,为今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3月16日至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巴彦淖尔市调研时强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新芽和花蕾挂上枝头的时候,生机勃发的内蒙古大地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农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进。2020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25.2亿元,完成增加值1039.5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65%。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蔬菜、羊绒、大豆、饲草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创建了内蒙古草原肉羊、河套向日葵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建设成效明显。已创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了7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创建了27个产业强镇,形成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的县乡产业发展新格局。
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了10个国家级、19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等11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天赋河套”品牌影响力指数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第一,授权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认证总数达到2136个,总产量913.21万吨,有机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对18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保护工程,5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
……
应变局、开新局,稳住“基本盘”、守好“压舱石”。放眼全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农牧业由增产转向提质,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构建。
镜头1——
“收获季”来了
虽然是春季,但对于临河区白脑包镇民富村农民李世忠来说,他的“收获季”已经到来。“这栋温室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每天采摘1000多斤黄瓜,每斤能卖到2.7元。”正在鲜农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温室里采摘黄瓜的李世忠乐呵呵地说。
2012年,李世忠将老家的70多亩土地转包出去后,以每亩1.5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产业园里的一栋占地3亩的温室,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从种苗供应、科技服务到瓜菜销售,全程由企业负责,他和老伴儿按照种植规程打理好温室就行。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引进恒丰、兆丰、河套酒业等一大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达290多家。与此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流通大户、经纪人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林业、渔业以及社会化服务、流通等专业合作社5600多家,促进特色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在五原县天吉泰镇二合永村,村民王永杰家靠着龙头企业带动走上了致富路。
“前年,我从金草原公司领回25只母羊和1只种公羊进行饲养,去年向企业交售了66只羔羊,卖羊收入7万多元,当年就回本了。再加上自家的27亩地种着玉米、葵花,去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聊起收入,王永杰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王永杰口中的“金草原公司”,是指内蒙古金草原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的一家肉羊养殖加工全产业链企业,存栏繁育母羊15万只,年出栏加工谷饲羔羊45万只,是目前全国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
公司董事长刘奋泽介绍:“我们建立了多方位、多渠道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种植、放母收羔、产业资金入股分红、村组结对帮扶、联合经营和劳务工等多种模式,带动4000余户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
从产业链到致富链,巴彦淖尔市着力构建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利益联结紧密的农牧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形成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辐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2020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4元,比上年增长8.5%。
镜头2——
“算账养畜”是方向
3月26日,位于东乌旗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的民族传统产业创新创业园里人声鼎沸、乳香四溢。该旗推进奶业振兴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现场会正在这里举行。
近年来,东乌旗通过“奶农+小作坊+销售点”“奶农+合作社+公司”等模式推进奶业发展,使全旗奶制品生产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在一系列奶业振兴扶持政策的引领下,传统奶制品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截至2020年底,锡林郭勒盟民族奶制品SC生产企业达到14家,登记的规范小作坊达到528家,待规范的家庭式小作坊有500多家。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立足资源优势,全领域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畜产品的高端供给,促进畜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层互动,逐步走上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之路。
2020年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数较“十二五”末压减了236万头只,压减幅度达到15%,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期间,锡林郭勒盟一方面采取“天然放养+舍饲补饲”的方式,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促进草地自我修复;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减羊增牛”,走“少养精养、算账养畜”的路子,打造全国肉羊优势区、特色肉牛产业带,既保证了草畜平衡,又促进了牧民增收。
“十三五”时期,锡林郭勒盟大力发展以安格斯、西门塔尔为主的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和乌珠穆沁、苏尼特、察哈尔羊为主的优质良种肉羊产业,着力打造中国中高端生态畜产品之都。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66亿元,共引进优质良种肉牛9.92万头。如今,锡林郭勒盟安格斯肉牛养殖规模已居全区首位。今年,全盟种牛场将达到20处、核心群达到300群,肉牛存栏达到180万头。
目前,该盟13个旗县市(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均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0个畜牧业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乌珠穆沁羊肉”“苏尼特羊肉”“察哈尔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坚持绿色兴农兴牧,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聚焦区域优势品种,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增加优质高蛋白、功能性大豆供给,发展优质粳稻和中强筋小麦,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实施奶业振兴工程,推进肉牛、肉羊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因地制宜建设若干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农牧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种养加结合、草畜一体化工程,加快发展现代饲草产业,大力调整玉米种植布局和品种结构,培育壮大玉米生物制药等产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开展盐碱地改良、耕地质量保护提升、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行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牧业良种化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建设。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路径,清晰明澈;行动,坚定有力。在激情脉动中,内蒙古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现代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新建高标准农田459万亩,持续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守住耕地红线,规范占补平衡,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农作物、林草和畜禽种质资源库,提高育种创新、良种繁育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深入推进奶业振兴,鼓励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设奶源基地和牧场,支持传统乳制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推行标准化饲养,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支持肉乳兼用品种发展。
在发展定位上突出“全面”,在工作谋划上突出“务实”,在目标追求上突出“致远”。粮食生产抓紧抓好、农牧业结构调活调优、产业融合度稳步提升,广袤田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韩继旺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