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抓起,实实在在解决一系列问题,增强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内蒙古文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明确提出,要把“我是文艺志愿者·我帮你”志愿服务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抓手,通过文艺志愿服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新兴的互动传播方式引领社会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
“我帮你”不难,难的是想到群众的心坎里,帮到大家的急需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今,生活富裕了,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实施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必当先行。
“转身、提臀、下蹲、扭腰,身体要放松,把动作做出来……”每次来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格此老村,几位乌兰牧骑的专业舞蹈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为阿姨们纠正着动作,最近以村歌《新时代富了咱庄户人》为题材新编的广场舞,大家已经十分熟练。舞蹈队的阿姨们说,以前广场舞是城里大妈的专属,如今有了专业舞蹈老师,咱们村里人也能把广场舞跳出“文艺范儿”。
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农村牧区为惠民舞台,艺术家与文艺工作者纷纷申请加入志愿服务。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的志愿者深入基层、实地采风,帮助乡村创作出《兵州亥》《新时代富了咱庄户人》《美岱召》《心中的吉拉故乡》等一大批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村歌;内蒙古舞蹈家协会的志愿者为村民量身定制易学易跳的广场舞,手把手教学,与大家一同翩翩起舞。
村歌响、麻将息,舞蹈起、争吵止……我帮你,把音乐“送”到家门口,把舞蹈“教”在心坎上,以人民为中心,到人民中间去,才是文艺创作的意义所在。
“家兴业旺”“五谷丰登”“心平百年好,家和万事兴”“团结友善,勤俭治家”“孝父母、亲兄弟、爱儿女、友邻里”……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白青尧村,书法家协会的志愿者们挥毫泼墨,为78户村民书写了234幅书画作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家规家训。“旧时每家每户都有家训,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这些好传统可不能丢。”手里捧着家训,村民们爱不释手、赞不绝口。
有根的文化能铸魂,为民的阵地聚人心。送文艺下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生根开花”,要让书法、绘画、摄影、写作这些阳春白雪的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光靠送不行,关键还是要“种”,要深耕土壤、营造沃土,激发广大群众对文艺的发自内心的渴求。
群众想学写作,内蒙古作家协会的志愿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四里营西社区的30多位文学爱好者进行了读书分享与创作培训;群众想学摄影,内蒙古摄影家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培训,不但手把手传授摄影技术,还引导大家围绕快乐工作、丰收景象、合家欢乐等生活题材,自拍自编微笑主题摄影作品……就这样,广大群众从“观众”变身“主角”,从“被帮助”变为“主动学”。
讲座、培训、结对子、建立联系点……这些都成为群众培养兴趣,基层培养骨干的好手段。如今,有了高质量的文艺辅导,越来越多的村子、嘎查、社区能够独立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实现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今天播下的一颗种子,终究会成长为未来的一片森林。
“现在还有个别人,眼不勤来腿不勤、生活困难还怨别人,致富路上还打定心……”这一段呱嘴是文艺志愿者在包头固阳演出时即兴创作的,内容就地取材、语言诙谐幽默、唱词浅显易懂……潜移默化中,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的政策,入心入脑、一举多得。
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在推进文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内蒙古曲艺家协会、戏曲家协会、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的志愿者们,根植社会生活、人民大众这个文艺创作的沃土,汲取创作养分,提升艺术境界,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文艺作品,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
如今,广大农村牧区被浓浓的“文艺志愿风”吹拂,激发着文化自信,激荡着文艺情怀。“我是文艺志愿者我帮你”,何尝不是“你是群众你帮我”,让内蒙古文艺志愿服务在互相帮助的和谐氛围中,落地生根、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