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荒诞论文要深究
内蒙古新闻网  21-04-30 09:4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近日,“熟蛋返生孵小鸡”的荒诞论文引发关注,这一违背常识的论文竟然能堂而皇之地发表在某学术期刊上,让人大跌眼镜。27日,论文的作者郭某公开道歉,承认论文系他人代写。显然,网民们对其道歉并不买账,代写的这种滑稽的论文还能发表,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郭某的学术问题,而是目前学术研究存在的学术不端、把关审核不严等等问题。联系到之前的翟天临事件,此次荒诞论文备受公众关注,显然仅仅道歉是不够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荒诞论文的作者决不是不谙世事,醉心于学术研究而走火入魔的学者,而是一位巧舌如簧、长袖善舞“论文发表专家”。正如新华网评论:荒诞论文揭开的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很多真相待解,绝对不能止于道歉。想要解答公众质疑,就需要深究作者的教育背景、论文发表的机制、其从事培训课程的合法性……只有把荒诞论文背后的事实挖掘出来,才能最大限度消除荒诞论文的负面影响,才能给予沉下心做学问人以安慰,不然今天有“熟蛋返生孵小鸡”,明天就可能有“复活恐龙的可行性研究”,长此以往伤害的是学术风气、侮辱的是大众智商、践踏的是学术尊严。

  荒诞论文能发表,暴露出的还有某些学术期刊把关不严,什么都敢发,什么都能发的问题,只有规范了论文发表机制,对学术期刊给予更严格的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堵住荒诞论文的传播,才能体现出学术期刊价值。(李慧宁)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