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行动】“爱心超市”让爱“增值”
内蒙古新闻网  21-05-20 18:39  【打印本页】  来源:乌海日报

  5月13日,乌达区泽园社区居民于登河拿着积分卡,到社区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时对记者说:“每天做一点好事善事,社区就为我的爱心记上分。”

  于登河手中拿着的这张“卡”里面存着的不是钱,而是他去年以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攒下的“爱心积分”,他打算用积分兑换一桶洗发水。

  据了解,在泽园社区,每位社区居民既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用爱心做本金,以辖区居民需求开展服务项目,实名领取“爱心超市积分卡”,根据实际服务时限“储蓄”积分,可随时用积分“支取”奖励。走进爱心超市,记者看到,积分兑换区的货架上,纸巾、牙刷、洗手液等日常生活物品整齐地摆满了货架。除了于登河,还有不少志愿者有序排队查询积分,随后挑选与积分相对应的物品。

  2017年起,泽园社区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遵守社区管理、养成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方式获得积分。“人手一张积分卡,志愿者在服务完毕后,由社区‘爱心超市’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核实后记分。爱心超市的建立,激发了群众‘比着干、争着干’的内生动力。社区的环境变了,风气在不断好转,大家的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泽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雷亚军告诉记者,爱心积分最大的好处在于将服务项目量化,可实现“等量兑换”,每次志愿服务的时间都会以积分的形式录入系统,志愿者可来社区“爱心超市”兑换日用品。每年年末,社区还会采用星级志愿者评定机制,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划分为一星至五星,把获得不同积分的志愿者划分为不同等级,发放证书,也有不少志愿者将兑换到的商品捐给高龄、残障困难居民。泽园社区居民李凤仙说:“积分兑换商品不仅调动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资助,我们都很支持。”据了解,社区的志愿者大部分是本社区的居民,大家通过“爱心超市”这个平台也让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增进了邻里情。

  为老人提供爱心义剪、青年志愿者帮助社区儿童辅导功课、党员志愿者主动为困难户提供跑腿服务……自从“爱心超市”开办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在泽园社区蔚然成风,“文明互助”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标配”。通过积分卡一存一取,不仅让志愿者的服务变成可量化的“爱心额度”,也让爱心在社区内不断延续。 (段维娜)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