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健康理念引领全民健康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21-05-21 18:28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大婶,那个腌酸菜以后要少吃啊。”“大妈,你要是不知道一顿饭该放多少盐,用这个控盐勺试试。”在包头市广大的农村、社区,这样的健康教育经常举办,颇受大爷大妈们青睐。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前达到了国家要求。

  健康中国,教育先行。2018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持久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教育,通过信息传播的行为干预,帮助广大市民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网络覆盖城乡

  我市建立起“一纵到底”即在市县街道乡村四级均设有专兼职机构和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四点辐盖”即学校、医院、行业、媒体的全辐射和全覆盖的工作网络,健康教育专兼职人数和小区居民人口的比例达到14.1人/10万人,高于国家要求7.5人/10万人,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健康宣传教育旷日持久

  积极组织实施世界无烟日、爱眼日、爱牙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等各大卫生日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持续推进《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普及工作,以健康巡讲、现场义诊、宣传展板、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充分发挥传统和新型媒体作用,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深度合作,开通《健康桥》、《健康大讲堂》、《健康早知道》、《鹿城健康微课堂》等健康栏目,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内蒙古、包头健康城市建设。借助“鹿城健康365”公众微信平台,搭建媒体和卫生健康各相关单位的桥梁,每周一期推送报道卫生健康相关工作。近三年来,“鹿城健康365”关注人数骤增到近120万,成为市民便捷了解卫生健康工作动态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鼠疫防控工作中,卫生健康委及时组建市级、旗县区及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指导各旗县区根据不同目标人群,利用宣传资料、宣传展板、LED屏、微信微博、视频、条幅、大喇叭等形式开展通俗易懂、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制作发放相关宣传材料80万份,微信、微博、APP宣传防控知识500余条,微信转发200余万条。

  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日趋深入

  深入推进健康促进旗县区、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建设。达茂旗、土右旗国家级健康促进旗通过了国家评估组的验收,其余七个旗县区通过了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区验收,实现了健康促进旗县区创建的全覆盖。健康促进场所截至2020年12月底达到848家。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与教育三年攻坚行动,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对一”健康教育服务,共发放“明白纸”61740份,培养“明白人”7614人,发放使用工具10977份,健康处方32141份。三年来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递增,2020年提高到21.66%,提前达到国家要求指标。

  禁烟控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多举措加大《广告法》等烟草控制法律法规宣传,严禁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严禁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深入主次干道、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场所,加强烟草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违法发布烟草广告行为。大力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截至2020年底创成无烟单位1280家,占比达47.5%。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良好社会风尚,15岁成人吸烟率2020年降至24.39%,提前达到国家要求指标。

  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

  打造运动品牌,成功举办了2019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赛,推广健身广场操舞大赛、周六一起健步行、鹿城球王争霸赛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建设一批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仅2020年就向公园、社区投放了60套全民健身路径和80副乒乓球案、30副羽毛球架、25副篮球架等健身器材,建设开通了集体育场馆信息、体育场馆预约、赛事活动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包头市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群众健身更加便利。积极探索发展“体医结合”新模式,以市区为中心,辐射远郊旗县区,在10家医院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和“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站”,配置了国民体质监测设备和科学健身分析设备,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在全区率先打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工程。截至2020年底,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1.81平方米,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实现100%,全市体育人口占比达到45%,社会体育指导员接近3‰。(记者 贾慧珍)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