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 百姓故事·包头篇】“村里人都说我过的是‘花样年华’”
内蒙古新闻网  21-05-25 11:2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郝永恒在大棚里认真地修剪打理花卉。

  大棚里盛开的加州金黄娇艳欲滴。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现在村里人都说我过的是‘花样年华’!”郝永恒说。

  温暖的5月,繁花似锦。5月21日,记者来到东河区沙尔沁镇采访发现,传统农业在这里已经悄然“变身”,一个个生态农业大棚相继崛起,让人疑似步入了“绿色梦工场”,一个集“科技-生态-采购-农旅体验”为一体的区域特色产业模式,正在这里深耕细作并初具规模。

  走进沙三村博雅花卉温室大棚,眼前一垄垄娇艳的三角梅竞相开放,一排排正在培育中的铜钱草、香水月季等花卉幼苗长势喜人。不远处,来自包头市青山区、九原区的游客正在挑选着心仪的花卉,而靠着养花致富的村民郝永恒,在忙着修剪鲜花的枝叶。

  “感谢村党支部带来了这么好的创业政策,又给联系了农技专家,这样我才放心投入20万元建设了2座温室大棚,培育出2万余株花卉,后续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增加大棚的数量。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现在村里人都说我过的是‘花样年华’,我认为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在‘花样年华’里奔向小康的!”郝永恒一边给花浇水一边高兴地说。

  大棚种养技术人员许国兴介绍说,从外观看上去,郝永恒的日光温室大棚与普通大棚并无两样,但里面却大有文章。传统温室大棚需建造厚土墙用于保温,还会遮蔽后方大片土地,而在郝永恒的温室里,这部分土地被充分利用起来,每年能带来几万元的收益。许国兴说:“村里的农民在阳棚里种植芦荟、三角梅、半支莲等喜光花卉,阴棚则用来培育杜鹃花、吊篮、玉簪花等喜阴植物,不但节约了种植成本,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益。”

  乡村产业实现振兴,老百姓致富奔小康才是硬道理。为进一步拓展花卉销路,提高收入,郝永恒从福建、云南等地新引进上百种花卉品种,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改良种植技术,筛选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温湿度的品种,他的花卉很快靠着耐活、价低等优势热销起来,年销售额达1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在参加了几次镇党委举办的农业产业发展讲座之后,郝永恒结合花卉种养优势积极开发农旅融合项目,通过提供“浇灌体验”“养花教学”“亲子种植”等附加服务,不断拓展经营业务,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创业,共同实现增收,郝永恒也成了当地的“名人”和“能人”。

  像郝永恒一样靠着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奔小康的,在东河区还有很多。东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杰说,近年来,东河区立足东部农区的乡村风貌和资源禀赋,加快开发休闲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通过持续壮大设施农业,突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0年,实施老旧温室提档升级改造2000亩,新增“两品一标”认证、商标认证产品3个以上,培育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家,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提升到73%,产值达到24亿元以上。

  王部长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东河蓬勃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正在成为东河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宋阿男 通讯员杨程宇)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