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行动】靠山嘎查的“最美志愿者”
内蒙古新闻网  21-05-26 15:13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在前不久科右中旗杜尔基镇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唱支红歌给党听”农牧民歌咏比赛现场,身穿红马甲的侯十月忙前忙后,关注活动流程、维护现场秩序、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志愿者”这个身份被她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真的特别棒,为我们提供好的文化活动条件,我们有什么需求都尽量满足。”作为一名普通村民,靠山嘎查的包银梅在演唱完一首《毛主席的光辉》后,向记者表达了对侯十月的肯定。

  侯十月是杜尔基镇靠山嘎查村民,2017年开始担任嘎查文化志愿者,是科右中旗“乡村文化守望者”嘎查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作为靠山嘎查首任文化志愿者,侯十月始终坚持“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行为准则,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新农村”为宗旨,结合传统节庆开展各类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已经是“全区优秀文化志愿者”。担任文化志愿者4年,她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近100场次,组织过大小活动近30场次。

  问起她为何要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侯十月说:“我年轻时候放羊导致声带受损,因为健身有益身体,所以我就开始跳舞。后来我想,我一个人跳多没意思啊,于是我就通过入户宣传、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号召大家一起加入。大家都很配合,队伍慢慢就壮大了。2016年,我开始进行志愿服务,将大家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活动,2017年,我正式成为一名嘎查文化志愿者。”

  为民服务,她真的做到了。

  为丰富嘎查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转变乡风民风,侯十月首先着手组织成立嘎查文艺队伍,她挨家挨户宣传全民健身意义以及文化生活重要性,发现、带动和引导民间艺术爱好者,在嘎查文化活动室或自家练习舞蹈、民歌表演和编创,逐步成立舞动靠山健身舞蹈队、赛罕合唱团、四胡音乐队伍、秧歌队伍等民间艺术团体,逐步改变了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现在,如果你在夜晚走进靠山嘎查,早已不是家家户户门锁紧闭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悠扬的四胡弦乐、欢快的安代舞步和浑厚的科尔沁民歌声,嘎查彻底换了模样。

  如果说村民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是“家常便饭”的话,那侯十月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她还要经常带着村民“改善伙食”。侯十月根据群众需求,选择在传统节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并鼓励村民自己创作,形成嘎查自有品牌。目前已先后组织开展“靠山嘎查乡村春晚”等主题活动25场次,编创小品、歌舞等20余部作品。嘎查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特色艺术节目,包括好来宝《赞十九大》,用蒙古语赞颂党的十九大,展现嘎查新时代新面貌;小品《美好生活》,道出科右中旗推进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后农牧民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舞蹈《38度6》,跳出靠山嘎查女性新风采。现如今,嘎查农牧民喝酒玩牌的陋习逐渐减少,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文化广场和活动室成了最热闹的地方。“4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在文化的熏陶下,村民的素质和风气得到极大提升和改善,打麻将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二是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吵架的少了,一起说说笑笑的伙伴多了。”侯十月说。

  文化生活丰富了,精神面貌改变了,但想要过上好生活,物质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侯十月在农闲时节带领嘎查妇女通过一技之长发家致富,力争物质精神双赢。在科右中旗妇联的倡导下,侯十月扛起义务组织培训嘎查妇女学习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的任务,手把手教刺绣技艺,共培训40余名刺绣能手,带动300余名农牧民参与到刺绣中来,不断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记者 张兆琪)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