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三代党员的故事,他们在不同时代被注入了不同的标签,但相同的是,他们用奉献、坚守、忠诚、奋斗,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
讲述人:巴雅尔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负责人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北淖村第一书记
我的爷爷叫巴静山,出生望族世家,却放弃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毅然去到他乡,奉献革命事业……
1939年,应上级要求,爷爷在北京西单辟才胡同租院子、集资设备,创办了“私立正风职业学校”,为地下工作者提供据点,也解决了大量东三省流亡学生的生计问题。10多年间,培养了打字、财会、日语、英语、烹饪等专业人才2000多名,同时,以校长身份参加上流社会活动筹集善款,为前方部队采购药品、军需用品,还为从绥远地区考北京蒙藏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提供临时食宿,给200多人上学提供担保,很多学生在不同岗位上为革命工作贡献了力量。
由于学校太“红”,日方从侵华日本陆军宪兵司令部北京日本宪兵队中挑选了一名会说汉语的翻译山田二郎,入住学校任日语教师。爷爷决定与他住一屋,便于监视观察。在长期的共事与交谈中,带着特殊任务的日语教师成为了反战人士。1945年回国后,山田二郎一直从事反战宣传和在日本国内开展中日友好工作……
1994年冬至日,爷爷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认为教育是强国之本,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养育他的土默特。我的父亲巴晓峰,接棒父辈的志愿,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把红色精神融于心、践于行……
作为革命者的后代,巴雅尔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厚植于心,从当兵入伍到参加工作,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攻坚克难,获得了多项荣誉。在选择面前,他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投身基层。
2014年9月,巴雅尔作为呼和浩特第一批驻村第一书记走马上任。了解到土默特左旗兵州亥村的村民进城只能乘长途车,他四处奔走,终于64路公交车开进了兵州亥村,解决了沿线近万人的出行问题。2017年12月,3年任期结束,巴雅尔回到市里。半年后,他又主动申请,到土左旗善岱镇北淖村,开启第二任驻村书记工作。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立扶贫互助养殖场、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今年6月,巴雅尔再次申请调回家乡工作。他始终记得爷爷的话,“在基层工作,不能总想着自己能飞多高,而是要看自己的根扎得有多深,路走得有多远……”(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佳 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建荃 程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