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
6月4日上午,“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内蒙古站)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承办,来自新华网、央视网、人民论坛网等多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重点理论网站的记者编辑共同组成采访团,走进包头市、巴彦淖尔市,深度挖掘内蒙古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展现全区各族人民挥毫泼墨祖国北疆山水之间的良好风貌。
绘就转型升级的绿色画卷。“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提起内蒙古人们总能想到翠色欲流、沃野千里的茫茫草原。绿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更是内蒙古发展的最大资产和鲜明特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量身定制的发展定位和行动纲领,内蒙古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达2000多个,总产量达900多万吨。4月22日,呼伦贝尔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涉及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民生事业、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绿色。绿色,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绘就创新驱动的时代画卷。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对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内蒙古,最根本的支撑、最重要的抓手是创新驱动。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聚乙醇酸项目的投产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几十个大数据相关应用的研发,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的“包钢”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企业——2条万能轧机高速钢轨生产线是世界装备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轨生产基地,百米高速轨占到国内市场1/3份额,KB1250贝氏体钢轨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高效率、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包钢”的标签,高附加值及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成为内蒙古大多数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面向未来,要更加注重发挥资源、产业和区位方面的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蒙”行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的全方位变化。
绘就丰富多彩的民生画卷。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树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观念。“十三五”期间,内蒙古8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7个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8.44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职业医师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数字,厚实而感性,成绩,立体而丰满。如今,兴安岭下,人们在多彩田园里书写着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草原深处,光伏扶贫电站让贫困户享受到“阳光收入”,黄河岸边,农民种水稻、养虾蟹、开农家乐,家家户户有致富产业,一幅幅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一幕幕各地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令人振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抓好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群众生活的“烟火气”中检验工作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作者: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