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 百姓故事·鄂尔多斯篇】杨海昌:自己通过劳动得来的更踏实
内蒙古新闻网  21-06-08 10:5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互帮互助,与农牧民一同奔小康。

杨海昌与他的新型农耕机械。

  家住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沙章图村一社的杨海昌,曾经是上海庙镇2015年建档立卡国家级贫困户,而现在的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

  过去,杨海昌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但由于家里耕地少,上学的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一家老小过着紧巴简单的日子。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杨海昌决定借钱开地,还在芒哈图旧政府所在地建起的市场借钱盖了房屋,一下子欠下37万元的债。不曾想市场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运营,投入的几十万全打了水漂,未如期获得收益不说,还欠下一屁股的债无法偿还,杨海昌的满腔热情被扑灭。“艰难的日子过了几年,但我始终认为只要付出辛苦,肯定能翻身。”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将他家识别为沙章图村国家级贫困户。

  精准扶贫政策带来10000元的产业发展启动资金,还为他办理了贴息贷款,更换了变压器等基础设施,这些扶助增强了杨海昌脱贫的信心。那几年做买卖失败,种辣椒失败,但他收获了经验,最终决定将这笔钱用在扩大玉米种植规模上,发展生产上。他说:“不勤快,不努力,不奋斗,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帮我们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就靠自己了。”

  2016年,杨海昌租下700亩水浇地,加上自家的130亩水浇地,全部种上了玉米。成为村里种植大户的他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结合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摸索出一套新的播种技术,使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得到明显提高。此外,他还种植了60亩林地,培育杨树、枣树、松树等,又养了10多只奶羊,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

  杨海昌笑着说:“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但是我不觉得当贫困户是光彩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终究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

  当耕地减少后,他的旋耕机、播种机、拖拉机就四处去打工赚钱,“总之不能闲着,干起来才会有收入”。

  当问起家庭教育,他不无骄傲地说,“其实我最引以为傲的是我儿子,我对娃娃严格,从幼儿园就住校自立,跟我们一起干农活,他懂事,学习好。我觉得广阔的天地是最好的教育”。“小康生活决不能少了孩子教育,这样的小康才圆满”。可不是,据学校老师说,很多的家长都希望从他那里取经,让孩子到他家里接受田园历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通讯员 马聪燕)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