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上都遗迹辉映古今;
这里,蒙元文化源远流长;
这里,牛群昌繁牧人言欢;
这里,苍翠连绵咬定金山;
这里,是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近年来,正蓝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调结构、扩优势,补短板、提质量,保民生、促稳定,使得产业更强了、草原更绿了、群众笑得更甜了……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这座草原小城熠熠生辉,散发着更加迷人的魅力。
旅游有人气
如果到正蓝旗游玩,有一个地方不可不去,那就是坐落于此闻名世界、现内蒙古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初夏时节,这里已经拉开了旅游季的序幕,与之相依相偎的金莲川草原披上了新绿,游客徜徉其中追寻元朝历史足迹,近身感受悠久厚重的蒙元文化。
“遗址入口处,有一个雕塑群,展示着忽必烈一生征战、戎马生涯、治理天下的宏伟大业。站在这座历史长河中的草原都城外,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城墙似长龙横卧眼前,沿着进入城池的通道走下去,只见一个个饱经沧桑的建筑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气势恢弘。”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不禁感叹,“‘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果然名不虚传。”
元上都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沉寂数百年,除周边牧人之外鲜有人关注。再一次被世人所熟知是在2012年。那一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方游客朝正蓝旗涌来。
旅游是“一业兴,百业旺”的幸福产业。有了“元上都遗址”这块金字招牌,加上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风情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正蓝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可圈可点。于是,正蓝旗大干特干,把生态作为旅游的基础、发展的基石,探索走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不断满足游客对良好生态产品的需求,让游客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原上多“玩”几天。同时,建设完善重点景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举办元上都皇家察干伊德文化节暨搏克排位赛、元上都贵由赤大赛等文化旅游活动如火如荼,不断提升了地区知名度。
2020年,正蓝旗旅游人数达到20万人次,实现旅游相关收入1.5亿元。
养牛添底气
正蓝旗地处阴山山脉北麓东端,由低山丘陵和浑善达克沙地两大地貌构成。特殊的地理属性导致这里生态环境脆弱,眼前的水草丰美曾经一度满目疮痍。
(下转A2版)
(紧接A1版)多年前,面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正蓝旗痛定思痛,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数十年来实施“减羊增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近日,走进位于正蓝旗哈毕日嘎镇朝阳村的内蒙古顺鑫鑫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只见一排排标准化牛棚整齐排列,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或津津有味地吃草、或悠闲地晒着太阳。
该公司有许多“过牛之处”:公司养殖场现存栏安格斯牛3000头,西门塔尔牛2600头,年屠宰量1.2万头,产量4000吨,产值3.6亿元;与当地农牧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多种帮扶措施和办法,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脱贫致富;还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赞助……如此响当当的企业为何选择落户正蓝旗?“一方面是因为正蓝旗养牛产业非常成熟,另一方面这边的气候环境养出来的牛肉质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内蒙古顺鑫鑫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书东说。
近年来,正蓝旗牛肉依托顺鑫鑫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渠道,成功走向全国。正蓝旗也初步构建起“繁育、育成、育种、育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优质良种肉牛全产业链,畜群品种逐步优化,养殖效益不断提高,肉牛养殖因此成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富民产业。
统计显示,“十三五”末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为61.34万头只,大小畜比由“十二五”末的36.7:63.3调整为51.9:48.1。
牛多了,羊少了,在这一增一减之间,正蓝旗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使金莲川草原的草更绿了、天更蓝了,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
民生提心气
在正蓝旗采访,“幸福”绝对是个高频词,并且成色十足。
“易地扶贫搬迁,使我家告别了山沟沟里的土坯房,住上了崭新宽敞的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城里人用的马桶、冰箱、抽油烟机、热水器……我还在村里的合作社干点拿手的种植活计,拿着稳定收入,你说这日子幸福不幸福。”正蓝旗哈毕日嘠镇朝阳村的脱贫户石德兰笑着说,他对现在的乡村生活很满意。
与石德兰相距近百公里的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嘎查的脱贫户巴图毕力格直言现在的日子比蜜都甜。“从以前的入不敷出到现在一年保守收入10万元以上,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养牛富了,生态好了,通了路了,我们的日子别提有多幸福了……”巴图毕力格高兴地说道。
成就百姓幸福的是正蓝旗越织越密的民生“保障网”。近年来,正蓝旗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覆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解决了一批批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民生问题,民生幸福网越织越密,百姓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刁亚平 杨凝 刘江岩 白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