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农企精准对接——
让特色农产品运得出卖得好(经济新方位·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
当前,脱贫地区相关设施建设情况如何?怎样实现精准对接?未来如何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记者在重庆、内蒙古两地进行了采访。
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货车开进村,屋外,一声喇叭响起,重庆巫溪县吉龙村村民冯正碧扛着辣椒就往外走。这袋50斤的辣椒,将搭乘车辆出村,进到镇里的冷库,再过不久,就能卖到城里。
在巫溪,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农村物流体系如同毛细血管,伸向田间地头。村民的蔬菜、水果,正搭乘快车,驶出大山。
天元乡位于大巴山深处,离县城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曾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物流不畅。以往,县城商贩偶尔上门来收购,可价格压得较低。“附近也没有市场,不卖也没办法。”村民两手一摊。
由于蔬果产量不大,商贩不愿往村里跑。有时,村民只能眼瞅着蔬果烂在地里。“种了也卖不出去,这可怎么办?”由于积极性受挫,有的村民干脆不种了,任由自家的地荒着,村集体收入也捉襟见肘。
2019年,在巫溪县商务委的指导下,天元乡9个村集体联合成立了商贸公司。公司完善县、乡、村仓储配送体系,在9个村均建有仓储基地,乡里建设一个集配中心,县里建设中转基地。
冷链车开进了天元乡,冷库也建起来了。各村的蔬果,先在仓储基地聚集,再转运到乡里集配中心储存,当天就可以到县里中转,运输到各地。借力物流升级,货物配送和投递效率明显提高,物流成本下降两三成。蔬果不用再烂在地里,还能卖上好价钱。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公司生意逆势上扬,销售额超2000万元,天元乡的村集体收入平均接近10万元。
村里的运输通畅了,县里的电商物流分拨中心也建了起来。巫溪县商务委副主任姚玉和说,当地正在建设配送专线,以3条省道为主线,打造县城至各乡镇等8条城乡配送专线,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此外,巫溪还将完善末端网点建设。在各乡镇及行政村建设末端配送网点,配备办公、生产、消防等相关设施设备,努力实现县、乡、村物流体系全覆盖。
智能仓储保鲜,积极对接物流企业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大庄园肉业有限公司的5万吨级智能化全自动立体冷库里,一件件加工好的羊肉产品,通过自动扫码,数据化输入,由机器人自动出入库。
“智能化全自动立体冷库,库容大、标准高,冷藏库温能够达到零下22摄氏度,高于零下18摄氏度的国家标准。而且周转率高,先进先出,不会积压,肉质更新鲜。”公司行政副总经理于中政介绍。
“为保障羊肉品质,我们与锡林浩特市周边3000多户牧民建立了紧密联系,带动就业的同时,还给予10多户建档立卡户额外的收购补贴。”于中政说,企业还建设了数字化牧民之家。“牧民可以在交易大厅,通过屏幕实时观看卸羊、检斤、定等的全过程,随时了解采购价格,实时结算。”
步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中南渠村的旭一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园区,上万头肉牛按照不同生长阶段,分别饲养在不同棚区。村民们都说,日子富起来离不开养牛。
“这些年,我们与周边5000多户农户对接,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规模已达3万多头。”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企业负责人张继新说。
产业规模有了,新鲜优质牛肉如何卖得好、走得远?“我们与七八家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合作,线上+线下、地面+空中立体化配送,新鲜的牛肉可以第一时间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张继新说,“现在一年销售牛肉3000多吨,产值4.5亿元,农户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全村22户建档立卡户,已于2020年全部脱贫。”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形成呼和浩特至北京、沈阳等7条冷链专线,实现118个城市次日递、200个城市隔日递,全区形成800余条线路组成的全程冷链网络。
补足流通短板,完善物流网络
在大巴山深处的宝坪村,百亩冬桃基地里,绿意浓浓,桃花凋落后,果子挂满枝头,村民何正美正在地里忙活。“再过几个月,桃子成熟,就要用车装到县城里去卖,有的还卖到重庆城里呢!”她一脸乐呵。
“销路广了,价格也更高,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天元乡党委书记林永说,“乡村振兴要搭好‘舞台’,让村民‘唱戏’,在市场中致富。”
配送效率更高,销售渠道更广,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善。据介绍,重庆市冷库总量从2015年底的119.93万吨增长到2020年底的166.9万吨;冷藏运输车保有量从2013年的433辆增长至2019年的1788辆,累计增长311.1%……
针对一些偏远地区物流依然不便宜、不够快的问题,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构筑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让更多农产品快捷进入市场。“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在脱贫地区和主产乡镇全域覆盖集配中心、小冷库建设,基本解决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储存、销售;完善农产品‘最后一公里’冷链销售配送体系,利用骨干生鲜零售商贸企业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优势,形成直采基地、专业运输、集中仓储、专柜销售冷链链条。”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实施意见,聚焦农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农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依托农畜产品生产基础和大型批发市场,建设特色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十四五’时期,内蒙古邮政、快递拟建设物流园区(枢纽场站)冷库共16个,总库容约105.78万立方米。涵盖果蔬分拣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等功能区。”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李埃介绍。
“新建成的园区、冷库将对农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的建设与衔接,对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李埃表示。(记者刘新吾 张枨)
( 2021年06月21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