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同心奔小康基层采访行】小扫帚“扎”出致富路
内蒙古新闻网  21-06-21 09:51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同心奔小康基层采访行

  6月18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呼和浩特市新闻媒体“空中瞰生态·同心奔小康”直播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清水河县韭菜庄乡举行。市属各新闻媒体先后深入清水河县清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亿汇德煤炭物流园区、摇铃沟、石峡口水库等地,通过慢直播、航拍、微纪录片等形式,讲述普通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永远跟党走——同心奔小康基层采访行》专栏,深入挖掘呼和浩特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亮点成效,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温暖的画面大力开展宣传报道,展示呼和浩特市各地发生的精彩变化。

  小扫帚“扎”出致富路

  “以前我们只会种地,大多靠天吃饭,一年到头,除去成本赚不到多少钱。现在每天来厂子里打工,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自从搬到天井村后,吃上了自来水,路也好走了,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6月18日,在清水河县清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扫帚加工厂大院里,天井村村民徐财正娴熟地扎着扫帚。他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引入扎扫帚产业,让年纪大不能出门务工的他在家门口吃上了手艺饭。

  和徐财一样,王容儿如今也变成了每月按时拿工资的技工。脱皮、梳理、捆绑……枳芨草在王容儿的手里格外“听话”,很快一堆杂草到了她手里就变成了有用的工具——扫帚。

  韭菜庄乡境内荒山、荒沟遍地长满枳笈,是加工扫帚的主要原料,为使这些资源变废为宝,韭菜庄乡党委于2018年新建了扫帚加工厂。清康扫帚加工产业项目总投资200多万元,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配套建设了原材料库房、加工房、成品库房等基础设施。同时,在北圪洞村建设了年产枳笈150万斤、龙须10万斤的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项目以“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清康在手小康无忧”为主旨,以“五抓五带”为经营理念,即抓党建带产业、抓安全带生产、抓生产带农户、抓市场带销售、抓质量带效益。16个行政村党支部,特别是双台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手牵着合作社,一手牵着农户。

  “前几年我们每年卖13—15万把扫帚,村集体收入能达到28—29万元,今年预计能卖到15万把,村集体收入还能稳定在30万元左右。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壮大,天井村的扫帚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扩大,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清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该项目由全乡16个行政村党支部(以双台子村党支部为重点)联合建设,将加工厂租赁于清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通过支部联建,实现村企共建。合作社每年向16个行政村支付租金保底10万元,销售超过3万把以上,每增加1把提成2元,用于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各行政村党支部,特别是双台子村党支部,可以调动全村、全乡乃至全县的脱贫户和农户,通过向合作社销售自行栽植的枳笈(龙须)等原材料收益,还可以将自家制作的枳笈(龙须)扫帚出售于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有劳动能力、手巧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加工厂制作扫帚获取劳务收入。

  近年来,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整合全乡16个村党支部资源因村制宜,抱团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以党建引领产业提质、扩容、增效,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发展传统“五种五养”(马铃薯、小杂粮、油料、食用菌、特色中药材种植和牛、羊、驴、猪、鸡养殖)的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推动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在三岔河村推广木耳种植,在三岔河、榆树庄等村种植旱稻,逐步形成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进十七沟煤炭物流园、明阳风电、中萃风电等项目,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建成清康扫帚加工厂、天井肉猪繁育基地、双井子沙棘、木耳原料加工厂、育苗基地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村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韭菜庄乡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生态优先,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也为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韭菜庄乡党委书记王云峰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要延长产业链,把产业做得大一点,切实做好产业振兴这篇文章。”(记者赵立民 刘军 梁婧姝)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