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全国主流媒体内蒙古行暨穿越G7大型采风活动走进包头
6月21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旅厅、内蒙古日报主办的“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全国主流媒体内蒙古行暨穿越G7大型采风活动记者团来到结束了在准格尔黄河大峡谷的采访,从清水河县穿越包茂高速到达草原钢城包头市,讲述草原钢城气如虹的精彩故事。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滨河城市。
黄河在包头境内总长220公里,形成了丰富的湿地资源,全市有湿地面积3.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黄河造就了瑰丽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的沿黄文化旅游资源。
以北方兵器城、包钢工业园区等为代表的工业遗存,展现了包头乃至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包头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走进“北方兵器城”
走进有着厚重红色文化和军工色彩的北方兵器城,在进门不远处,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排100毫米高射炮。经历了风雨沧桑洗刷后,依然锃亮,这里有共和国研制的第一门100毫米高射炮,也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经过毛泽东主席检阅的“共和国第一炮”。
置身于装甲车、火炮、战斗机和导弹中间,碧水蓝天,绿树成荫,历史的钩沉与现代的影像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第一炮
北方兵器城是中国兵器北重集团规划、筹建的集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兵器展览、军工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景区陈列着陆海空各类代表性武器40余件,这里有“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红旗二号导弹发射架,有为中国海军创造了“小舰打大舰”世界海战奇迹的——双57毫米舰炮。
有“亚洲第一炮”203毫米牵引炮,有上世纪60年代的尖端武器,多次击落美制U-2飞机的红旗2型导弹;有522轮式装甲输送车、77轮式装甲车、水陆装甲输送车以及多次立下战功的歼5、歼6战斗机……
这里是北方重工集团建设的军工旅游景区,是一个集红色教育、党员活动、军工旅游、学生研学的综合性基地。目前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北重、了解包头,了解内蒙古的一个重要窗口。
草原钢城的红色血脉
2021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有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
当时包钢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
正是这批人,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
60多年来,包钢在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中不断前进,始终与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进入新发展阶段,包钢紧跟国家前进的节拍,顺应时代大势和发展需求,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包钢。
2021年6月21日,全国主流媒体采访团在包钢轨梁轧钢厂实地探访轨梁厂2号大型万能轧钢生产,火红的钢坯在千米长的轧钢生产线上被轧制成高铁钢轨,高效率、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火热的生产实践讲述着包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故事。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老包钢”挑起新担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武峰 贾丕锐 王林喜 摄影:闫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