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凝心聚力 奋楫笃行】不只“挪个窝” 更要“铺好路”
内蒙古新闻网  21-06-23 10:4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回望来路,脱贫攻坚成绩令人鼓舞。接续奋斗,不变的是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个个团结奋斗的故事悄然发生,描绘出一幅幅奔向小康的画卷。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内蒙古鞍马未下、再上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精心谋划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老君沟村新貌。

  清晨,家住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老君沟村的苏秀云,吃罢早饭,收拾好家里,早早出门了。搭个顺车,走上十几公里,很快就到了老君沟村辣椒产业园,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今年62岁的苏秀云,家里只有老两口。他们原本住在二十多里外的老村。“你看,以前就住在那边。”苏秀云一边用手指向远处一边说,在老村的时候,房子是土房,路也不好走,一年到头只能在地里种庄稼。说是种庄稼,只有几亩山坡地,靠天吃饭,经常颗粒无收。

  老君沟村是全乡距离县城最远、村民居住最分散、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居住条件最差的村子。2018年,老君沟村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开工。2019年春天,苏秀云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家住进了新房子。“住上了砖瓦房,还有取暖设备,既宽敞又舒心。”苏秀云很满意这套新房子。搬了新家,苏秀云的日子也在改变着。

  为了让搬到新房的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营子乡争取项目资金3130万元,新建移民安置房145处,并配套建设暖棚134栋,招商引资发展辣椒种植产业,带动搬迁户增收致富。当年,苏秀云就成了辣椒产业园的一名工人。“在产业园打工,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块钱,比种地强得多。现在日子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挺舒心。”苏秀云说。

  住房有保障,产业有引领,大营子乡是我区创新扶贫机制的一个缩影。林西县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将住房保障和产业引领相结合,采取灵活方式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易地搬迁。并且在改善搬迁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大力推行“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真正实现了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2020年,大营子乡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的殊荣。

  “住进新家,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这日子过得踏实。”苏秀云十分满意现在的生活。和她一样既住进新家,又有了新工作的村民还有107户,他们已经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记者手记】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工作,实现稳得住、能致富,我区建立了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机制。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化对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社区融入等方面政策供给。对“十三五”期间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的12.47万贫困人口和已建成的1135个集中安置点做好后续扶持,以集中安置区、原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产业帮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慧玲)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