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日报社主办的“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全国主流媒体内蒙古行暨穿越G7大型采风活动记者团走进被誉为“塞上江南,草原水城”的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弯顶端,“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是对巴彦淖尔的真实描绘。
素有“塞外粮仓”美誉的巴彦淖尔自然条件优越,生态风景独好,北部有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脉,市内散布着乌梁素海、镜湖等300多个湖泊。地处北纬40度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土地肥沃,气候独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组合优势极好。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黄河、农耕、游牧、边塞等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河套文化。阴山岩刻、秦汉长城、鸡鹿塞、高阙塞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蒙恬屯垦、昭君出塞、五原誓师、王同春开发河套水利等史诗荡气回肠,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
全长2582公里的G7京新高速,在内蒙古境内长达930公里,起点就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它横穿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最长的高速公路,更是一条带动西部边疆大发展、大融合的大漠“天路”。
G7内蒙古段打通了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的陆路大通道,使北京至乌鲁木齐里程缩短近1300公里,为自治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沿途自东向西穿越了河套平原、乌兰布和沙漠、哈腾套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农业灌溉区,汇集了农耕文化、边塞文化等多元的人文历史资源。G7内蒙古段对于加快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资源转换,促进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北部边防以及民族团结、建设祖国北疆稳定屏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确立了加快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力争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
巴彦淖尔市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生态大治理、大保护、大提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以乌梁素海为重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拓展出一条生态环境治理和循环农牧业协同推进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坚持以探索农业绿色品牌之路为导向,大力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巴彦淖尔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内涵外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产业,构建“一廊、两带、两区、一环线”全域旅游总体格局,精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河套文化体验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等精品线路,加快建设集湖光山色、大漠孤烟、戈壁草原、口岸旅游、边疆风貌为一体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进一步提升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巴彦淖尔,因水而生,因水而灵,因水而兴。伴随一系列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在巴彦淖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鸣曲奏出了动听的乐章,草原沙漠、湖泊田地已经变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巴彦淖尔市已经走上了“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快车道”,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武峰 陈玲 王林喜 摄影:闫晨光 部分照片由巴彦淖尔文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