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法规涉及2008万自然人!
内蒙古新闻网  21-07-09 13:5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7月8日上午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新闻发布会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就《条例》出台背景及相关内容作

新闻发布

自治区人大法工委及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就《条例》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该《条例》于今年3月30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对规范我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促进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应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是我区第一部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条例》干货满满,共分8章43条,明晰了立法目的、概念定义、适用范围、管理体系等内容,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披露、查询、应用、安全管理、信用主体的权益保护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因违反《条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中,对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进行了规定:信用状况良好的信息主体可依法享受6类激励措施;对一般失信信息主体,可依法采取6类惩戒措施;对严重失信信息主体,可依法采取10类惩戒措施。

  《条例》的实施,将加快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按照《条例》规定,我区将通过以下举措,推动信用奖惩工作的开展:

  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

  编制《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依托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各类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为在全区开展信用奖惩提供依据。

  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

  推动各相关部门根据《清单》规定,依法实施奖惩措施。

  强化信用信息应用。

  制定规范性文件,对自治区各部门在行政决策环节查询信用信息提出要求,并对信用信息查询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持续深入开展诚信典型选树工作。

  完善全区诚信企业库,协调各方实施对诚信企业的激励和优惠,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集中,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势。

  创新信用激励产品和服务。

  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持续通过“蒙享贷”小程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推动“蒙享租”“蒙享游”“蒙享行”等系列信用激励活动深入开展。

  截至今年6月底,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已累计归集全区516万市场主体、3.1万机关事业单位、3.4万社会组织和2008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计2.7亿条,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李永桃 实习生 梁琛

  编辑:宁佳欢

  校对:李珍 牟野

  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